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高颜值食物是否安全?专家提醒:滥用色素危害健康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7  来源:大众网  浏览次数:605
核心提示:
   大众网济南·海报新闻5月6日讯 子曰:食之,色也。古人们都认为吃东西和喜欢吃漂亮的东西是人的本性。花花绿绿的果冻、五彩缤纷的水果糖、彩色冰激凌、彩虹蛋糕,这些带着诱人颜色的食物让人毫无抵抗力,但色泽鲜艳的食物到底安不安全呢?专家介绍,滥用色素=危害健康≠食用色素危害健康,因此食用色素在一定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   据悉,食物的颜色来源于两种,一种是食物本身的颜色,一种是利用着色剂改变颜色。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是为了改善食物的色泽,运用物理的方法,将色素均匀涂抹于食物表面使其“着色”,达到食物色泽光鲜、持久、诱人的目的。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不易区分。天然色素主要是从动、植物性食物中提取的有色成分制成的色素,其中植物色素资源丰富,主要分类有三种,一是以叶绿素为代表的吡咯色素,二是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两类的多烯色素,以及可分为花青素、花黄素和鞣质三大类的酚类色素。而人工合成色素的原料主要是化工产品,按结构分为偶氮类、氧杂蒽类和三苯甲烷类。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食品配料表中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大家可以通过食品包装识别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与此同时,天然色素的“天然”并不等于无毒。天然色素具有较差的耐热、耐光、耐化学性,其稳定性、着色均匀性也不如合成着色剂。并且,成本高于合成添加剂。而大多以煤焦油为原料的合成色素,化学结构为偶氮化学物,可在体内代谢生成β-萘胺和α-氨基-1-1萘酚,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有潜在致癌性。但种类、使用量均有明确限定,在规定使用范围内,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对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此外,滥用色素=危害健康≠食用色素危害健康。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60-2014)规定了着色剂种类和使用范围,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了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的ADI(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食用色素在一定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着色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例如:儿童零食中柠檬黄、胭脂红等着色剂严重超标;社区小蛋糕店“纯奶油”中着色剂超标;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腐竹中检出碱性橙、卤煮熟肉中检出酸性橙等非食用物质等等。   爱“色”更爱健康,只有健康有保障,我们才能一边赏心悦目的欣赏美食,一边大快朵颐的去享用美食,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返回济南大众网首页》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高颜值食物是否安全?专家提醒:滥用色素危害健康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