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福建疾控提醒:采食淡菜等贝类警惕麻痹性贝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7  来源:福州新闻网  浏览次数:389
核心提示:
      这阵子,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信息称,食用海虹也能中毒,秦皇岛等地已发生多起相关病例。   这事是真的。昨日,福建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福建疾控”提醒:近日,河北秦皇岛、昌黎等地发生多起食用贻贝导致麻痹性贝类毒素(下称“麻痹性贝毒”)中毒事件。我省作为食用贝类致麻痹性贝毒中毒高发省份,居民在未来气温高的季节,要保持警惕,密切关注新闻报道,不自行采集中毒高发贝类品种食用,不在正规超市及集市外摊点购买贝类,若发现中毒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据介绍,贻贝在北方称海虹,在福建等地称淡菜。2017年,我省曾发生过贻贝和牡蛎污染导致麻痹性贝毒中毒事件。麻痹性贝毒中毒多发生在4月至10月气温高的季节,这段时间内,海洋藻类繁殖迅速,有的藻类含麻痹性贝毒,被贝类摄入后,贝类自身不会中毒,但会富集毒素,人食用麻痹性贝毒含量高的贝类后,就会中毒。   我省常见发生麻痹性贝毒中毒的贝类有织纹螺、贻贝和牡蛎。中毒的最初症状为唇、口和舌感觉异常和麻木,继而波及靠近脸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脚趾常有针刺般的痛感,并伴有轻微头痛和头晕。有时在早期阶段出现恶心和呕吐。中毒稍微严重,会出现胳膊和腿麻痹,且有随意运动障碍,经常有眩晕感。中毒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咽喉紧张;随着肌肉麻痹不断扩展加重,最终导致死亡。麻痹性贝毒中毒抢救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靠催吐、止泻等方法对症治疗。   需引起注意的是,麻痹性贝毒耐高温,通常烹调方式无法去毒。因此,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加热降低毒性。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福建疾控提醒:采食淡菜等贝类警惕麻痹性贝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