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为什么中国玩具行业出不了芭比娃娃?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2  浏览次数:925
核心提示:

  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娃娃?不论中国美国,人们脱口而出的可能都是这个名字——芭比。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芭比娃娃风靡全球数十年而不衰。近日在君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芭比娃娃的成功,得益于公司不断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创新设计和品牌营销战略,这方面值得中国玩具企业学习和借鉴。


 




 


  芭比娃娃以完美的体型、灿烂的笑容闻名于世,并受到大人和孩子们的共同喜爱。事实上,芭比娃娃已远远超越了作为一个玩具的实际意义,她更多的成为时装、文化和灵感的折射,成为了美国的一个文化符号。


 


  在谈及“为什么中国玩具行业出不了芭比娃娃?”时,贾康提到了“微笑曲线”。“微笑曲线”理论由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因其较好地诠释了工业化生产模式中产业分工问题而备受业界认可,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发展哲学。“微笑曲线”将一条产业链分为三个区间,即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其中生产制造环节总是处在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于是,但凡可能,生产制造环节的厂商总是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走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


 


  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占据着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的产业链高端位置,发展中国家的厂商则被挤压在低利润区的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走向产业链高端位置,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厂商们孜孜以求的梦想。




  贾康在节目中以玩具行业举例称,珠三角东莞一带生产的玩具,在全球已经占有供应方面的80%以上的份额,我国在全球有举足轻重的供给能力。但在中国一般老百姓概念里面,我国本土并没有什么叫得响的玩具品牌,但大家都知道有芭比娃娃,芭比娃娃的创意设计属于外国,几十年前就产生了,以后长盛不衰。它在创新设计、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中不断地提供高收益。而中国本土的企业获得的是中间相对比较低、甚至很薄的利润。这就要求中国本土企业要找到新的动力体系,通过创新,努力地沿着“微笑曲线”的左右两端往上走。


 


  “玩具行业如果三年、五年做得不行,那么八年、十年是不是我们可以创出叫得响的中国本土品牌?届时,中国本土玩具企业的收益率就会在左右两端,向更高的水平提升起来。”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中国玩具行业出不了芭比娃娃?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