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北京市一中院:八年间民间借贷案件增幅超10倍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8  作者:zhangdi  浏览次数:35
核心提示:
(原标题:北京市一中院:八年间民间借贷案件增幅超10倍)

月28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召开“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北京一中院民间借贷案件审判白皮书(2011-2018)》。

《白皮书》显示,8年间,当事人约定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或24%的案件,占比从5.56%上升至63.33%。2018年,全部案件平均利率为12.37%,有偿借贷案件利率平均为24.6%。

民间借贷中涉非法集资、“套路贷”等时有发生

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马立娜表示,八年间,北京一中院及其辖区法院共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数量65605件,涉及金额500.3亿元,案件增幅超过10倍,民间借贷案件已经成为民商事审判第一大案由。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以个人身份借款的情况日益增多,占比从2011年的19.44%上升至2018年的38.89%。民间借贷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同时,民间融资成本显著攀升,2018年平均融资成本已经超过20%。大量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的个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转向民间融资市场寻求资金,民间借贷市场实际已成为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进步带来款项交付方式变化,电子转账达到八成。随着互联网+与民间借贷市场的深度融合,网络借贷案件不断涌现,北京一中院2016年开始受理第一起网络借贷案件后,2017年受理104件,2018年受理163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此外,民间借贷案件中涉嫌非法集资、“套路贷”等刑事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北京一中院8年间受理的案件,当事人抗辩存在集资诈骗、非法暴力讨债等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277件,案件占比9.24%。此外,民间借贷案件中当事人虚假陈述、证人作假证、虚假诉讼等非诚信诉讼行为也呈现高发态势。

民间借贷难题多 创新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结合民间借贷特点和社会治理短板,白皮书梳理了当前面临的虚假诉讼、“套路贷”、职业放贷行为监管、网络借贷、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等十大难题。

《白皮书》指出,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借贷兴起的同时产生大量新问题,因平台合规性不足,非法集资与合法融资的界限模糊,造成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突出。网络借贷涉及人数多,涉案金额大,一旦发生“爆雷”事件,将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此外,网络借贷民事纠纷数量巨大,一旦形成诉讼,有限的司法资源如何消解海量纠纷是法院面临的难题。

北京市一中院副院长马立娜表示,为应对民间借贷案件面临的难点,该院在创新诉非衔接、多方协同治理、虚假诉讼惩治等方面形成十大机制,努力推动形成平等有序、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会上,法院还结合民间借贷合同从磋商、订立到履行、救济的全过程,为出借方、借款方和网络平台三方梳理出防范民间借贷风险的十项提示。借款前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信息,双方达成借款合意时规范合同约定,有正式书面凭证。出借款项或归还款项应当尽量通过转账形式并注明转款原因,避免现金交付。大额借贷要妥善设定担保,采取增信措施,如担保、抵押、质押等方式降低违约风险。

针对民间借贷日益成为理财的一种重要手段,出借方要警惕高息诱惑,保障资金安全,树立理性投资意识,充分认识到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

针对“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借款方要防范借款套路,避免上当受骗。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资金,对不合常理的做法提高警惕,发现可能涉嫌被“套路”的,及时寻求法律救济。

针对火爆的网络借贷,法院提醒广大以理财为目的的投资者,要做合格的理性投资者,注意审查平台资质理性选标,核实合同内容,一旦出现问题要依法维权。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北京市一中院:八年间民间借贷案件增幅超10倍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