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关于吃粽子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219
核心提示:
   端午佳节,你吃粽子了吗?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粽子种类琳琅满目,它们外形各不相同,以糯米为主料,配以红枣、豆沙、果脯,或鲜肉、腊肉、咸蛋黄等,黏糯清香,种类丰富,深受大家喜爱。   作为粽子的主料,中医认为糯米可以健脾养胃,起到滋补作用。 不过粽子虽好吃,也不能“放飞自我”敞开吃。今天,就请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和佑安医院的专家跟大家介绍下吃粽子的讲究。   四类人群吃粽子悠着点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专家介绍, 糯米消化速度快,容易在短时间内升高血糖。且糯米含有很多支链淀粉,有很强的黏性,只能被部分水解,消化不完全,如果吃太多糯米,容易导致积食、胃酸、胃胀。 特别是以下四类人群,过嘴瘾的同时更得悠着点儿。   比如,老人、儿童和胃肠道疾病患者不宜过量进食粽子,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咸肉粽子所含的脂肪较高,比较油腻,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当少吃。   此外,甜粽子中的红枣、豆沙等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也要谨慎食用。粽子的热量还与其大小和配料有关,一般一个肉粽的热量相当于一碗半至两碗米饭,超重/肥胖人群或正在控制体重的人群也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适量食用。   粽子这样吃更健康   制作粽子时,配以杂粮米、红豆、山药、红薯等,可以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胃肠负担。肉粽子虽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要控制加入的肉类配料,尽量选用瘦肉或鸡肉。   吃粽子时可以选择个头小一点的,每次少吃一点。由于粽子提供的营养物质单一,可以搭配清淡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膳食纤维。粽子也不适宜被当作早餐或夜宵食用,最好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睡前两小时就不要再吃粽子了。   同时,粽子的存放也应注意,冷藏最好不要超过3天,冷冻不要超过两星期,冷冻过的粽子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   吃粽子谨防枣核卡喉   江米小枣粽子可谓粽子界的“当家花旦”。不过,粽子里的金丝小枣也时常让市民遭遇枣核卡喉的困扰。北京佑安医院五官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鲍诗平主任医师介绍,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疾病,而枣核是最常见的食管异物之一,其以端午节期间进食粽子而形成发病的高峰期,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   鲍诗平表示,误食枣核后,一部分人枣核可随食物进入胃内,无特殊不适,无需到医院就诊,但部分患者枣核滞留在食管,轻者刺入食管壁,不能进食;重者刺透食管壁,造成食管穿孔或食管气管瘘,合并肺部感染,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而对于枣核所致的食管异物,许多人习惯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带动枣核下行排除枣核。殊不知这样往往使枣核扎得更深,加重病情。   在此提醒大家,一旦异物卡进食管或气道,不要用吃馒头、喝醋等“土办法”,应该及时就医。此外,吃饭进餐时最好不要说笑聊天,也不要“狼吞虎咽”。而儿童和老人由于牙齿不健全,更易造成异物卡喉甚至卡进气管,独居老人最好不要食用含枣核的粽子。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吃粽子的那些事儿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