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大疆无人机“无视”低价搅局者小米 称最终看产品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2  浏览次数:791
核心提示:


 


  中外玩具网 6月7日讯】日前,小米通过直播的方式对外发布了旗下第一款无人机产品,一向有“制造业搅局者”之称的小米让无人机又火了一把。


 


  作为无人机领军企业的大疆创新,对这位新入行的搅局者没有过多担忧,反而认为小米的加入对无人机行业是种利好。大疆创新公关总监王帆表示:“小米有很强大的用户基础,它的加入有利于做大行业蛋糕,对提升行业认知度有好处,对于大疆来说利大于弊。”


 


  实际上,无人机的发展始终有几道过不去的坎儿,即便是大疆也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快速的进展,如今小米的加入势必会分食一部分大疆的市场,在原有阻力的基础上再添新压力,大疆需要严阵以待。


 


  新增压力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疆以绝对优势领先行业。根据IDC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航拍无人机追踪》数据报告,大疆以单季度市场份额68.5%继续领跑无人机市场。从海外市场来看,尤其是北美市场,大疆也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即便如此,大疆也不能高枕无忧。


 


  Yuneec昊翔无人机在消费级无人机中表现也很抢眼,其公司推出的TyphoonH无人机在业内广受好评,并且Yuneec昊翔已经获得了英特尔的注资,虽然市场份额上与大疆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但不能忽视它正在全力追赶大疆。


 


  IDC预测,售价低于5000 元人民币的入门级航拍无人机将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前不久,大疆将除精灵系列外的无人机售价统一下调1000 元,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无人机市场迎来价格战的前奏。


 


  日前,小米科技发布无人机引起业内关注。擅长互联网思维的小米,最喜欢用价格手段搅动行业,这次也是如法炮制,直接将价格定在3000元以内。虽然小米没有像业界传说的做千元无人机,但这个价格仍然低于大疆的产品,可见大疆下调产品价格与小米进入无人机行业不无关系。


 


  虽然,消费级无人机主要用户群体是摄影爱好者,有一定的消费实力,这类人群不一定会被低价格吸引。但是,小米的品牌认知和用户基础不容忽视。易观智库智能硬件分析师佘双琳认为,小米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它面对的用户群体很大,小米也很擅长做营销,会在这个消费群体打开市场。


 


  面对小米的加入,王帆表示:“会影响到行业内一些厂商的产品定位,但对大疆的影响不会很大。而且无人机最终还是要看产品,小米无人机目前还没有消费者拿到手上实际体验,暂时不方便评论。”


 


  固有“顽疾”


 


  经过前两年的高速发展,无人机技术日臻成熟,产业逐渐进入良性竞争状态,市场格局相对稳定。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达到23.3亿元,增长率为55%,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9亿元。即便市场规模提升迅速,也仍然无法回避无人机固有的几大“顽疾”。


 


  多款产品的升级迭代之后,大疆在无人机技术上表现强劲,但整个行业都面临同一个难点,就是电池续航问题,大疆也不例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智能硬件发烧友表示:“大疆的无人机技术一直很强,精灵4各种黑科技,不过上手的体验并不是太好。”实际上,体验差强人意多是续航时间短导致的。


 


  针对电池续航问题,王帆毫不讳言电池的确是影响无人机操作体验、限制产品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大疆做的是多旋翼无人机,好处是操控简单、维护保养方便,缺点就是锂电池续航问题。”王帆表示。为降低“炸机”事故发生率,大疆做了很多研究,在最新的精灵4上增加了障碍感知功能,机器能够更好的识别周围物体进行躲避。王帆透露,由于这种报警功能需要大量计算耗电更多,迫于电池续航问题暂时只能做前端报警。


 


  另外,暧昧不明的政策成为限制无人机发展的无形之手。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表示:“缺位的法规对无人机行业有一定影响,将成为一种潜在的束缚。”虽然目前国内没有出台与无人机相关的法规,但企业自身根据民航组织和各国空管机构的规定严格限制无人机的使用场景。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大疆无人机“无视”低价搅局者小米 称最终看产品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