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有毒的“孔雀石绿鱼”重现市场?专家教你一眼辨别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0  来源:荔枝网  浏览次数:302
核心提示:
  孔雀石绿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对鱼体和鱼卵的水霉病有特效,但本身有剧毒,我国早已明令禁止在水产养殖领域添加孔雀石绿。但近年来,有毒有害的“孔雀石绿鱼”仍然层出不穷。实际执法检查中,也偶有发现。那么,市场上的水产品是否存在孔雀石绿?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识别呢?   不久前,江苏南通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件。被告人王某忠,在承包的鱼塘内,使用“孔雀石绿”给河蟹、鳙鱼和鲢鱼进行消毒。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   目前市场上还存不存在这样添加了孔雀石绿的漏网之鱼呢?   记者走访了多家菜场、农贸市场,活鱼商贩们纷纷表示:“观赏鱼加那个东西,活鱼不能加那个东西。”、“都有检测报告不用担心。”   随后,记者随机购买了四份鱼类样品。有草鱼、鲫鱼、白鲢和鳊鱼。记者把它们送到了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一周后检测结果出炉。   省理化测试中心实验室主管朱成晶介绍:“我们根据国家标准《19857-2005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检测》对四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结果都是未检出。”   看来,记者随机选购的四份样品情况良好。专家介绍, “孔雀石绿”是一种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合物,具有高效杀菌作用。如果用孔雀石绿对运输和水池进行消毒,并在水中添加一定的量,能显著降低鱼的死亡率。   曾有监管部门做过实验,将奄奄一息的鱼放入水盆,在水中倒入孔雀石绿,果真鱼很快变得有活力了。   孔雀石绿进入鱼类体内时,会快速代谢成脂溶性的无色孔雀石绿,并残留在鱼的体内。如果人食用了这些鱼后,这些物质会进入人体,增加癌症和畸形的风险。   专家表示,当活鱼经过高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会有一些外观特点,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初步辨别:






   不过专家也提醒,当不法商贩使用的“孔雀石绿”溶液浓度较低时,以上的辨别方法就不起作用了,必须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因为它加的量不会特别多,颜色也不会很明显,通过直观的颜色气味可能没有办法分辨,这时候只能通过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朱成晶解释。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生产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今年,卫生、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凡是发现涉嫌违法添加行为,一律依法给予法定范围的最高限处罚。希望生产经营者,千万不要触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有毒的“孔雀石绿鱼”重现市场?专家教你一眼辨别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