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2019感官评价实践应用研讨会在上海盛大开幕(下)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8  来源:食品伙伴网  浏览次数:105
核心提示:
   2019年11月26日,由举办的“2019感官评价实践应用讨会”第二天精彩继续。上午有5场主题报告,下午开启感官工业之旅。
  上午8:30,大会在研发服务部 董丽娟经理的主持下正式开始。
诺安实力可感官实验室负责人 林娜

  紧接着,来自诺安实力可感官实验室负责人 林娜带来《感官评价小组管理及能力评估解决方案探讨》的精彩分享。林老师首先介绍了定量描述分析(QDA),同时分析了内外部感官品评小组的优劣势。其中重点分享了感官评价小组的建立,感官评价小组的能力培养和评估,感官评价小组能力提升、长期感官品评小组的激励措施。
  感官评价小组的建立(ISO 8586-1)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夏熠珣

  上午9:15,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夏熠珣带来《消费者测试方法的发展及新方法的应用》的精彩分享。目前消费者测试方法发展方向,需要甄别个体差异、提高方法生态效度、拓展学科交叉、融合消费情境,从而更有效发掘消费者认知和更准确预测未来消费。夏老师结合研究中新的消费者测试方法案例进行了分享,其中重点介绍了CATA方法的使用。
  传统定性消费者测试方法
  焦点小组访谈
  民族志法
  投射技巧
  观察法
  一对一深度访谈
  研究中新的消费者测试方法
  定性消费者测试方法——进行线上FGD、基于社交媒体、借助新型电子设备等开展
  定量消费者测试方法——喜好范畴、产品感官描述范畴
  消费者情感测试(emotional responses)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博士 刘明

  上午9:50,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博士 刘明带来《酒类感官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的精彩分享。刘老师结合我国最新实施的三项白酒感官国家标准内容宣贯,介绍了为支撑标准制定,在中国“白酒风味轮”术语、白酒感官分析方法及余味形成机理等基础研究成果及在行业的应用实践。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博士 王洪伟

  接下来,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博士 王洪伟带来《快速描述法在食品感官分析中的应用—以Flash profile法为例》的精彩分享。王老师结合实例,分析传统描述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详细地介绍如何应用Flash profile法对酸奶和豆豉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探讨Flash profile法的应用前景。
  快速描述法的参考书目: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敏凤博士

  最后一个主题报告由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敏凤博士带来《消费者测试:9点快感标度与LAM、JAR的比较与结合》的精彩分享。感官评价实际上是以人作为测量仪器进行品尝分析。因为人和仪器相比有个人感情,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科学和准确,我们需要避免感官分析中的干扰因素。金老师重点对感官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解析。
  常见的干扰因素如下:
  1.期望错误:指样品附带的信息导致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干扰测试准确度。
  2.刺激错误:指样品的其他特征误导品评员。
  3.宽容错误:根据研究者的反应或态度,导致品评产生误差。
  4.暗示效应:团队成员间互相交流导致的误判。
  5.位置误差:产品品尝顺序对品评员造成误导。
  6.对照效应和集中错误:因为样品间浓度或口味的影响,夸大或掩饰样品间的差异。
  7.近似错误:相似特征间的关联比其他特征间的关联度可能高一些。常见于同品类品尝,如近似品种的大米品尝。
  8.中心化错误:所有打分都聚集在中间标度,导致结果没差异。
      相关报道:2019感官评价实践应用研讨会在上海盛大开幕(上)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2019感官评价实践应用研讨会在上海盛大开幕(下)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