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粮农种田不“下田”——秋收看粮食生产之变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1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789
核心提示:
  新华社南昌11月30日电  眼下南方晚稻已经陆续收割结束,江西省吉水县枫江镇的种粮大户肖有发的390亩晚稻喜获丰收,和过去相比,他今年感觉种田变得轻松了。   变化来自他和当地一家提供社会化服务公司的合作,通过签订种植订单合同,插秧、病虫防治等种植环节都交给公司托管,由公司提供全流程的机械化服务。“现在种田都可以不用‘下田’了,我只要负责流转土地和田间放水,剩下的所有环节都可以交给社会化服务公司去做。”肖有发告诉记者。   “过去插秧要弯着腰,现在是工厂化育秧后用机器插秧;过去打药要人工,现在无人机一飞就一大片,洒得更均匀;过去收割要用镰刀,现在农用卡车直接开到田埂旁边,等着收割机将新割的稻谷装车进仓。”肖有发掰着手指头向记者讲述着种田各个环节发生的变化,现在他只要向公司交一些服务费,就能把农活交给机械设备去做。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的普及推广,粮食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企业通过科学化种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服务,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施肥、打药、收割等,降低各个种植环节的成本,释放规模化生产和服务的潜力。   不仅如此,企业还能通过整合资源构建平台,以信息共享和农机共享的理念,调动社会各类的农机资源,有闲置农机的农户可以“接单”拓宽增收途径,有农机需求的粮农则可以就近购买社会化服务。   江西省吉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叶太表示,社会化服务在田间地头日益普及,不仅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模式,还带动了粮农增产增收,通过盘活农机资源,形成成熟的互助机制后,有助于培养现代农业经营意识,帮助粮农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生产。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粮农种田不“下田”——秋收看粮食生产之变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