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就两项新食品原料征求意见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2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浏览次数:475
核心提示:
  本报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11月25日就两项新食品原料铁皮石斛原球茎、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12月25日。
  铁皮石斛原球茎公告草案

  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公告草案
  据统计,铁皮石斛原球茎申请作为新食品原料,分别在2012年11月、2016年4月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经过不断地意见反馈与修改,此次为铁皮石斛原球茎第3次公开征求意见。食用量由原来的≤3克/天改为现在的≤3.5克/天,并明确了执行标准,即按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关茎类蔬菜的规定执行。
  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植物,在我国民间有很长的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即食、煲汤、做菜、榨汁、泡茶、泡酒等。铁皮石斛原球茎是以铁皮石斛的茎部为原料,经组织培养获得原球茎或丛芽,再经收集、干燥获得颗粒或粉碎获得粉末,其含多糖、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并通过。审评机构表示,新食品原料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公告内容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鉴于铁皮石斛原球茎在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
  此次征求意见的另一种新原料,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于2015年12月申报新食品原料,这次通过技术审查并公开征求意见,原料名称更为准确: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并且对原料中的检测指标做了更为详尽的规定。
  蝉花子实体,又名蝉棒束孢子实体,在我国浙江、广东、福建、四川等省的民间具有食用历史。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是将蝉花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人工培养,经采收子座(即孢梗束)/干燥等步骤制成,含有蛋白质、多糖等成分。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对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并通过。审评机构表示,新食品原料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公告内容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鉴于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在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食用菌过敏者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污染物限量按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用菌的相关规定执行。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白僵菌素均不得检出。
      相关报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新食品原料铁皮石斛原球茎和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公开征求意见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就两项新食品原料征求意见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