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陕西:所食“补药”系未煮熟附子 16名村民均无大碍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7  来源:华商报  浏览次数:648
核心提示:
  12月4日,食用流动小贩售卖的一种“补药”,兴平多位村民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后住院(12月5日华商报A07版报道)。事发后,当地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迅速介入。
  经调查,其原因为村民食用一流动售卖点熬制的未煮熟中药附子所致,目前16名出现症状的村民病情稳定,8名村民已出院。
  据了解,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形似荸荠、生姜,当地人称为乌药,系乌头类药物。除附子外,乌头类药物还包括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中草药。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这种有毒成分,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兴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宋琳介绍:“该事件系村民加工附子操作不当导致,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科学认识附子的药效禁忌。同时,各相关部门及镇办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加强应急值守,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相关报道: 吃了流动小贩卖的乌药 陕西兴平多位村民食物中毒入院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陕西:所食“补药”系未煮熟附子 16名村民均无大碍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