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今年只要牲畜活着就能挣钱,专家建议牧场养殖乳肉兼用牛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7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次数:394
核心提示: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上升,在各方采取措施增加供应、稳定市场的同时,其他肉类也是丰富市场的必要补充。
  12月6日,在中荷奶业发展论坛上,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此前猪肉供需失衡,导致价格高涨,但也给了其他养殖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会,比如蛋鸡、肉鸡,牛羊业。
  “今年只要牲畜还活着,就能挣大钱。”李胜利说,现在一只鸡苗达到10元,翻了5倍;鸡蛋最高从3元涨到5元一斤;规模牧场淘汰的奶牛,700公斤能够卖到2万元一头,原来是1.3万-1.4万。屠宰后,奶牛肉用于肉制品加工。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半年到明年,国内的鸡肉、牛肉、羊肉要填补猪肉短缺。对于规模化牧场来说,发展乳肉兼用牛很有必要。
  他建议,我国的千头牧场、万头牧场中10%奶牛使用乳肉兼用牛或者肉牛冻精,发展乳肉兼用牛和肉牛,两条腿走路,牛奶和更高价格的牛肉都能带来最大的收益。
  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在于,我国规模化牧场的原奶生产成本高,造成终端奶制品的价格高。业内人士比较过,欧美国家终端奶制品价格折合人民币为7-8元/升,中国奶制品的终端价格能达到14-20元/升。
  我国粗饲料的成本较高,尤其是苜蓿成本,是导致原奶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苜蓿草单价每吨涨了700-1000元,上涨幅度达到30%左右。而美国本土苜蓿草价格大约1000元/吨,美国本土玉米价格700元/吨。
  李胜利称,发展本土化粗饲料,提高本土化粗饲料的质量是中国奶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通过本土种植和少部分进口结合来解决优质牧草的供应问题,用自己的土地提高苜蓿草和燕麦草的产量,以满足中国规模化牧场的需求量,尽量减少进口。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今年只要牲畜活着就能挣钱,专家建议牧场养殖乳肉兼用牛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