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家养”的肉一定更好吗?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668
核心提示:
  “家养”肉,不一定更好
  许多人看到“纯天然”“家养”等字眼就会将其与“无公害”等同起来,但事实并非如此。
  所谓“无公害”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从培育到圈舍设计、饲料生产、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屠宰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经过有效而严格的管理控制,肉品在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尤其是安全卫生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及国际质量标准。
  而实际的“家养”并不能达到上述条件,相反还可能会存在散养条件差、家禽畜营养不全面、疫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影响肉的品质。
  此外,肉的品质还受产地、品种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选择肉品时切不可只看字眼。
  看肉好不好,品种很重要
  买肉时,评价肉好不好,营养成分是关键。尽管肉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是不同肉类的营养素比例也不尽相同。
  肉类有红肉和白肉之分,“红肉”是指在烹饪前就呈现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白肉”则是指肉色呈浅白色的肉类,如禽类、鱼类、甲壳类动物的肉等。
  从营养角度看,各种肉类中,其瘦肉所含的营养成分相近,约含蛋白质20%、脂肪1%—15%、无机盐1%,其余为水分,但各种肉类中脂肪含量差别很大。
  一般来讲,红肉中的脂肪以饱和脂肪为主,胆固醇含量较高,其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为37%,羊肉为14%,牛肉为13%。
  相比而言,白肉则具有肌纤维细腻、脂肪含量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等特点,常见的禽类中鸭肉脂肪含量为7.5%,鸡肉为2.5%,而鱼类脂肪约为1%—10%。
  由此可见,禽肉和鱼肉含有更均衡的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也更易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建议常选。
  禽肉和鱼肉的性价比更高
  从我国肉类消费情况来看,猪肉是我国主要肉类消费品种,但今年猪肉价格持续上升,那让我们看看不同肉类的性价比,就知道怎样买肉才能健康又省钱了。
  我国成人每天动物蛋白质的建议摄入量约为30克,若通过肉类满足这30克蛋白质,买猪肉需花费15.5元(以每斤34.1元为例),牛肉需13.2元(以每斤43.7元为例),羊肉需12.9元(以每斤40.8元为例),鸡肉需6.9元(以每斤14.6元为例),鱼(草鱼)需5.9元(以每斤9.5元为例)。
  由此看出,获取相同质量的蛋白质,鸡肉和鱼肉的价格更实惠。而且鸡肉和鱼肉的脂肪含量较低,更有益于身体健康,性价比更高。相比之下,猪肉脂肪含量高,多吃猪肉还容易增加超重、肥胖,以及慢性病的发生风险,所以禽肉和鱼肉的性价比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吃肉虽好,但也不要贪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吃禽畜肉280克—525克,鱼类280克—525克。选对品种,控制摄入量,才能健康吃肉。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家养”的肉一定更好吗?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