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人造肉”,你愿意买来吃吗?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7  来源:看看新闻  浏览次数:436
核心提示:
  “人造肉”,这个新玩意,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事实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打着人造肉旗号的产品。那么人造肉到底是什么?吃起来又是怎样的口感呢?和传统的素菜馆里的豆制品仿肉素食有何区别呢?来看报道。
  “人造肉”,最近频频“热搜见”,到底什么是“人造肉”呢?业内专家介绍,所谓人造肉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用大豆蛋白制成,属于植物肉,也就是素食;另一种则是用动物干细胞来培养制造,形成肉的组织,再重新组合成为“人造肉”。而目前能在市场上买到的“人造肉食品”大多都是口感类似于真肉的植物蛋白。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洁介绍说:“比如大豆蛋白、豌豆蛋白或者面筋蛋白,通过物理方法的加工,可以不仅是从外观和原来真实的产品很像,也可以从内在角度甚至分子角度,更接近于原来的真实食品。”
  那么这样的人造肉到底口味如何呢?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产品,230克售价28元。包装好的人造肉为肉糜状,解冻化开后,搓揉成型,随后下锅煎制。可以通过对比看出,人造肉的色泽还是非常偏红,而且切下去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切,天然的肉饼切下去会很有韧性。
  除了刀切时的感觉不一样,口感和真肉也有点区别。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人造肉吃起来会有一股香菇和豆腐的味道,多了一些新鲜感,但也少了一点肉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将煎好的两种肉让路人进行了盲品,几乎所有人都能很快辨出真假。“动物肉有嚼劲一点”,“这块百分之百是植物肉,这个挺适合中老年人的,比较松软”,“肉的味觉感觉比较丰满,人造肉感觉比较寡淡。嚼上去也不一样,真的肉比较有弹性。”
  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轻食餐厅将植物人造肉做成了新菜品,比如肉酱面、肉丸意面等等。
  有市民提出,既然主要都是大豆蛋白做的,那么这与传统的素鸡、素鸭、素鲍鱼又有什么区别呢?更让大家好奇的是,既然口感一般,为什么要吃“人造肉”呢?
  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志英说:“相比天然的肉来说,可能它的比如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这些东西可以降低很多。它的营养成分还可以人为组织设计,更加根据人体健康的需求来做。”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对这个新玩意,仍持观望态度,“因为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行业标准,有没有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市民表示。
  而利用动物干细胞来培养的人造肉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上个月,南京农业大学使用第六代的猪肌肉干细胞,培养二十天,得到5克人造肉,这是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科学家们希望能通过人造培养肉的研发,未来帮助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但就目前来看还任重道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介绍:“我们实验室可以做到无菌消毒不被污染,你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做到吗?这个都有待我们食品工业工作者的探索,因为他做的仅仅是实验室的一个产品,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不少市民都表示,可能会因为好奇去尝试一下人造肉,但说实话,它到底能火多久还是未知数。目前,全球对于植物肉产业链的监管 并不完善,立法也有空白,国外部分做人造肉的添加剂,在中国也是禁止被使用的。因此,说它是能取代肉制品的风口,的确还为时过早。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人造肉”,你愿意买来吃吗?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