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辽宁2019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13%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11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595
核心提示:
  人民网沈阳3月11日电 3月11日,本网从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2019年度全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国家级)共抽检9558批次,涉及食品大类30类,食品细类230类,检出不合格食品204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2.13%。   不合格食品涉及粮食加工品等21大类。其中冷冻饮品、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不合格发现率分别为5.88%、5.43%和5.08%居前三位,酒类、水果制品、调味品、餐饮食品、蔬菜制品不合格发现率分别为2.70%,2.52%,2.50%,2.29%,2.16%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13%)。未在乳制品、方便食品、饼干、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发现不合格食品。   不合格食品涉及生产环节抽39批次,不合格发现率1.54%;流通环节146批次,不合格发现率2.38%,餐饮环节19批次,不合格发现率2.16%。发现不合格的业态涉及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其他(经销处等)、小食杂店、超市和商场,其中批发市场不合格发现率最高为4.76%;发现不合格的场所涉及小吃店、快餐店、其他(加工点等)和中小型餐馆,其中小吃店问题最为突出,不合格发现率为16.22%。   涉及不合格食品检测项目37项、累计218项次。其中,不合格项次发现最多的是超范围/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共发现不合格项目12项、累计80项次,占总发现不合格项次的36.70%,主要涉及糕点、餐饮食品、调味品等12类食品;其次是微生物污染,共发现不合格项目5项、累计66项次,占总发现不合格项次的30.28%,主要涉及糕点、肉制品、冷冻饮品等12类食品;第三是品质不达标,共发现不合格项目6项、累计42项次,占总发现不合格项次的19.27%,主要涉及酒类、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糕点等7类食品。此外,金属污染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检出非食用/禁用物质、其他污染物污染等也均发现了不合格项目。   2020年,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以发现问题、防控风险为基本原则,以寻找和清除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食品及食用农产品为宗旨,对抽检发现的和社会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业态和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抽检。结合日常抽检、既往抽检等发现的问题,聚焦群众关切,紧盯风险程度高、消费量大的重点品种,针对舆情热点、突发性食品安全重点问题等,不定期开展具有高靶向性的执法抽检。加大核查处置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对发现的不合格或问题食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总局相关规定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对不合格食品控制、召回、原因排查、行政处罚、整改复查、通报移送等核查处置关键点进行重点把控,确保执法严谨,工作有成效。定期对外发布监督抽检和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信息,让公众更有效的获得和感知信息,充分发挥抽检信息公布的引导作用和震慑作用。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辽宁2019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13%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