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浙江首例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达成调解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504
核心提示:
  中新网杭州3月12日电 3月12日,疫情防控期间浙江首例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达成线上调解,被告叶某、涂某、许某深刻表达了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悔过之意,自愿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经多轮沟通,各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三被告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48300元,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据了解,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叶某、涂某、许某单独或分别结伙,在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范围的野外山林,在禁猎期采用自制火药枪射击、自制弹簧套埋设陷阱、夜间照明等方式,非法猎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果子狸、黄麂、野猪、野鸡、竹鸡、棘胸蛙等,用于食用或出售。经评估计算,被猎杀的野生动物价值共计48300元。
  2019年12月27日,叶某、涂某、许某因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2020年2月27日,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以叶某、涂某、许某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三被告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48300元,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记者了解到,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为导向,扩大法律调整范围,确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为充分发挥疫情期间保护野生动物的司法导向作用,自2月27日受理该案后,杭州中院启动送达诉讼材料、通报主管行政机关、调解沟通等工作,并引导当事人进行电子诉讼操作。结合当前疫情情况,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决定采取线上方式开展调解。
  调解达成后,法院将依法对调解内容予以公告,公告期满后,如法院经审查认为调解协议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将依法出具调解书。(完)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浙江首例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达成调解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