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全国企业开工率快速攀升,但外贸进出口形势或进一步恶化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31  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梁施婷  浏览次数:1066
核心提示:

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98.6%和89.9%,比2月23日分别提升15.5个和38个百分点,比3月1日提高3.6个和22个百分点。


 


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就制造业复工复产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公布了以上数据。同时他还透露,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工业大省已基本全部开工。在一些龙头企业带动下,大量中小微企业加快推进复工复产,中小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了76%,3月份以来日均升幅在1个百分点以上。


 


而在近日刚刚“解封”的湖北,目前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也已超过了95%,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70%。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透露,从行业看,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复工率高于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高于生活性服务业。


 


重点行业的复工复产率也较2月份有了较大提升。2月19日到现在,汽车行业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员工复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目前,电子行业的员工复岗率达到95%,重点企业如中芯国际、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复岗率已超过90%;华为已全面复工,复产率稳定在90%;富士康27个主要厂区已复工81万人,整体复工率93.7%,


 


但后续企业还要面临着需求不足的问题。以汽车业为例,辛国斌表示,工信部积极配合相关部委,研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督促各地区加快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另外,还会对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政策,近期会协调相关部门作出调整,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目前已有广东、山东、吉林、海南和深圳、宁波、杭州、南昌等省地市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刺激汽车消费。


 


同时,随着海外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出口型企业承压也加剧。辛国斌在会上指出,尽管在中国疫情逐步得到遏制,但海外疫情却呈现大流行态势,导致各疫情国家生产、消费萎缩,股市频繁震荡,各国贸易活动明显减少,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不断集聚。


 


他预计,中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对此要密切跟踪形势的发展变化,并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而目前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通过稳定外贸和外需来保障供给侧稳定。一方面要启动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帮助这些企业渡过眼前的难关。针对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玩具、家具这类企业,工信部将会同行业协会和电商平台,通过举办专题线上销售活动来促进消费。另外,工信部还在研究,通过举办网上的展销会、订货会这样的形式来解决企业目前存在的订单困难。


 


后续还将根据国际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适时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保证这些企业能够安全的渡过生存难关。


 


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较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其中,生产指数为27.8%,比上月下降23.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29.3%,比上月下降22.1个百分点,表明2月份制造业生产活动放缓,市场需求回落。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曾预计,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3月份我国采购经理指数将会改善。“近期针对疫情出台的减税降费、金融服务、租金减免、稳岗就业补助,特别是支持中小微企业渡难关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将有效纾解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步伐。”


 


对于即将在31日公布的3月份PMI数据,多家市场机构预测将会有大幅回升。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预计,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政策重心逐步转向推动复工复产,3月PMI大概率回升到枯荣线以上甚至更高水平。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更预计,伴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3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会出现回升至40%以上。


 


而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则认为,虑到一些产业并不能完全恢复,预计3月份PMI很可能继续低于荣枯线水平。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全国企业开工率快速攀升,但外贸进出口形势或进一步恶化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