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高效阻控菜地面源污染技术模式让农民精准用肥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1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124
核心提示:
  本报讯 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牵头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淮海蔬菜主产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项目组,研发集成了高效阻控菜地面源污染的“一控两减三基本”技术模式。通过实施多功能微孔膜节水灌溉、化肥农药限量施用、废弃物生态转化,建立起一套蔬菜清洁生产的长效机制。
  据科技示范户、天津市武清区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社员邵宝兴介绍,项目推广的银灰与黑双色带微孔地膜,铺在蔬菜行间,在膜上灌水,水通过微孔渗漏到土里,这种方法节水、省工、省时。地膜的银灰色可以驱避蚜虫,黑色不透光可以控制杂草。由于浇水减少,棚内空气湿度低,菜苗不易发病,结出的番茄好吃。
  结合当前国家实施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行动”中取得的新成果,针对黄淮海地区蔬菜生产特点与面源污染成因,项目制定了多套区域限量施肥和农药安全施用方案,开发出蔬菜推荐施肥系统和农户二维码识别系统,能够通过手机在线获取农户菜地土壤肥力信息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精准地指导农户用肥用药。
  项目组筛选了系列纤维素、半纤维素高效腐解菌剂,构建田间生物反应堆,就地转化尾菜秸秆,并引导菜农利用新型高强度抗拉力地膜、可降解无缠绕吊绳等新型环保材料,控制有害物质残留。同时联合农资部门构建农药包装物田间生物降解床和定向补贴回收机制。
  项目首席研究员张贵龙表示,菜地“一控两减三基本”模式的建立,高效截控土壤氮磷流失,消减有毒有害物质,转化利用废弃物。项目组研发的技术有望为区域蔬菜清洁生产服务,推动农业绿向转型,为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注入新活力。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高效阻控菜地面源污染技术模式让农民精准用肥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