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上海长宁发出全国首张“一址两证”食品许可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19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浏览次数:329
核心提示:
  本报讯  同一生产加工场所,既有海关部门颁发的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又有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这在上海乃至全国尚属首例。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海关、长宁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4月8日,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向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核发了机场红线内首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航空业遭遇寒冬。作为国际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配餐服务供应商,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每日供餐量由原来的4.5万份锐减到2000份,产量下降95%,3万平方米的厂房几近闲置,工人面临失业。危急时刻,公司决定转型发展,产品“空餐地享”,开拓新的市场。
  但企业转型并非易事,需要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首先是政策问题,东航食品公司位于机场红线内,根据规定,该区域属于海关管辖范围。在上海海关核准的同一生产区域内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尚无先例。其次是生产条件问题,航空配餐的生产要求、设施设备、产品归类与内销食品的生产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转产需要进行设备添置和厂房改造,以达到食品生产许可的条件,这与企业期望短期内实现转产存在一定距离。
  在得知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和困境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和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多次赴东航食品公司调研,上门指导。同时,围绕机场红线内能否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以及如何开展证后监管等问题,多次与海关沟通磋商,最终达成一致,实现突破,在上海海关核准的同一生产区域内错时生产加工,共享生产场所内叠加区市场监管局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书,从而为东航食品公司下一步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扫除了障碍。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企业营销范围从机场内拓展到机场外,生产种类从舱食拓展到地餐,配餐渠道从飞机客舱拓展到商场超市,受众面从飞机上的乘客拓展到广大老百姓,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提升。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张许可证的颁发,是市场监管、海关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寻求突破现有食品行政审批机制,探索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红线”食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一址两证”食品生产许可的新尝试、新突破。获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将与属地海关进一步完善部门间监管良性互动机制,持续加强后续监管工作,帮扶企业在转产的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稳健。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上海长宁发出全国首张“一址两证”食品许可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