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提示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31  来源:中国食品报  浏览次数:407
核心提示:
   本报讯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在面对保健品时,不要相信“能治未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佩戴祛病强身”等大话。   据了解,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9年第2号消费提示,针对保健品安全消费的提示如下:保健品不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任何宣称保健品治病、防病的行为,都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要求的。消费者不要轻信保健品能够“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等以防治疾病为噱头的夸大、虚假宣传行为。购买保健食品应认准“小蓝帽”标识,按需自愿选购,必要时,可通过属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验真伪。   为达到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目的,很多不法商家以“免费”为诱饵,采取亲情关爱、定期聚会、感恩答谢等方式,来获取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联系方式及情感信任,进而为其“量身定制”大肆推销各类保健产品。为防止上当受骗,建议远离所谓的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组织旅游、分时养生度假,以及会议营销等商家法定营业场所以外的各类保健养生宣传、经营行为。   不法商家往往打着惠民工程、政府补贴、消费维权等幌子,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以专家、知名人士和消费者身份对商品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通过虚假打折、“雇托儿”“饥饿营销法”等手段,制造“现场抢购”的营销氛围,诱导消费者按所谓的“优惠”大批量购买产品。有的甚至打着各种社会组织和消费维权的旗号,声称能帮助消费者追讨被骗买保健品款项,诱使消费者落入“连环骗”的圈套。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消费者不仅要做到掌握起码的辨识商品真伪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做到掌握基本消费维权知识,购买保健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应当选择正规商家,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并妥善保留购买小票,保存在线交易记录等必要的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积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提示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