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玩具代工厂,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付费阅读】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13  来源:《中外玩具制造》杂志  作者:本刊记者 李昕  浏览次数:895
核心提示:

中外玩具网 5月14日讯】据《中外玩具制造》杂志报道:代工模式是推动中国玩具产业迈入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实现快速跃升的原始动力,至今仍是我国玩具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脆弱性也显而易见的。每当有世界级的“黑天鹅”事件爆发时,代工企业总是成为“最容易受伤的那一个”。2008年金融危机时是这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依旧如此。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今年的玩具代工企业,那就是难。疫情爆发初期,代工企业要承受“有订单、没人做”的国内压力;好不容易扛过了国内疫情,又要面对“有人做、没订单”的国际形势。

据广东年鉴编纂委员会出版的《广东年鉴2019》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玩具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占比继续下降,从改革开放初期占出口总额90%以上,下降到2018年的41%。这里的“加工贸易”方式通常指的便是代工。从数据来看,代工出口玩具比例虽然在下降,但份额依旧不容忽视,也因此让我们更要了解,代工企业为何屡屡在突发事件爆发时,首当其冲被波及。



从辉煌到式微

曾经,代工企业是我国当代玩具业快速发展的代表。深圳市玩具协会会长、本刊荣誉顾问薛小伟回忆说,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承接当时“亚洲四小龙”产业转型,外资、港资企业将品牌、订单、技术、管理模式,连同机器设备、原材料搬入中国内地。“那时候做OEM的玩具代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乡镇落地营运,规模不断扩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鼎盛时代,雄霸欧美玩具市场80%的份额,这其中仅广东就占据了全国出口量的80%,而深圳又占广东的80%。”彼时的深圳,千人规模的工厂比比皆是。这种模式因为绕过了产品品牌、设计、质量标准法规、产品宣传推广等环节,直奔国际市场,造就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吸引了大批前来务工的民工,形成了民工潮。

随着时间的车轮驶入21世纪,代工企业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一批曾经风光无限的代工企业先后倒下。薛小伟举例说,某知名玩具品牌曾在深圳、东莞拥有数十家合作的OEM代工企业,近年数量在逐年减少。据公开资料,深圳市已经有多家玩具代工企业撤离深圳,如鸿昌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基达玩具(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观澜永勤玩具实业有限公司等;也有部分代工企业已经倒闭,如精裕塑料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南岭玩具制品有限公司等。

类似的情况不仅存在深圳市,同为玩具代工企业密集存在的东莞市也有这种情况,如合俊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东莞素艺有限公司、东莞泛达玩具有限公司等玩具代工企业先后倒闭。东莞市东芭玩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本刊专家顾问罗建平也表示,近些年东莞市的外资企业转移的很多,不少国内企业做大了之后也离开了东莞市。


拥有28年历史的泛达玩具倒闭

六大因素埋隐患

从风光无限到日渐式微,薛小伟认为这当中既有全国政治、经济变化的外部因素,也有代工这种模式以及代工企业本身的不足

……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全文▲



订阅《中外玩具制造》

一起关注玩具代工厂生存现状▼




备注:本文由《中外玩具制造》杂志独家授权中外玩具网(id:ctoy-gdta)付费阅读,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玩具代工厂,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付费阅读】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