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香港盆菜微生物含量调查结果满意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06  来源:香港食安中心  浏览次数:99
核心提示: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十二月四日公布,最近完成一项有关盆菜微生物含量的时令食品调查,三十个样本全部通过检测。   中心发言人说:「盆菜在冬季聚会中特别受欢迎,而过往曾发生与盆菜有关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此,中心今年继续进行这项时令食品调查,以评估盆菜的微生物含量。中心从不同零售商(包括网上零售商)抽取了三十个盆菜样本,检测较常引致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含量,包括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及副溶血性弧菌。」   虽然是次调查结果全部满意,但发言人提醒市民在选购及进食这种时令食品时仍需小心。消费者应向持牌及可靠的商铺订购盆菜,避免把盆菜放在室温下过久,以减低细菌繁殖的风险。如食物有异味或异样,便不应进食。   发言人说:「市民亦应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量进食高热量、高糖分、高盐分或高脂肪的食品。」   他亦提醒业界应考虑自己的生产能力,避免接受过量订单。收货时应检查食材的质量,并确保冷冻及冷藏食品送来时的温度合适。另外,应避免过早配制食材,并注意贮放、运送和处理食物的温度,以减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发言人说:「所有食材均需贮放于安全温度,易变坏的食品应存放在摄氏四度或以下。若要冷却已煮熟的食物,应尽量缩短所需时间。运送热盆菜时,应把温度保持在摄氏六十度以上,而冷冻的盆菜则应保持在摄氏四度或以下。在食用盆菜前,要彻底翻热至中心温度达摄氏七十五度或以上或完全煮沸,并尽快食用。份量较大的盆菜需要较长的时间翻热,才可令食物热透。」   他补充:「过往本港曾出现因盆菜处理不善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个案,业界应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正确贮存及翻热盆菜的方法,例如于盆菜包装外加上提示标籤,以进一步减低他们因不当处理盆菜而引致食物中毒的风险。」   中心会继续监察市面上销售的盆菜,以确保食物安全和保障市民健康。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香港盆菜微生物含量调查结果满意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