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疫情期间进口冷链食品和冬季食品安全的消费提示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10  来源: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927
核心提示:
  近期,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11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冷链食品管理及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为使消费者安全选购和食用进口冷链食品以及预防冬季食物中毒,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提示如下。   一、冷链食品消毒后能否放心食用?   冷链食品消毒是针对食品包装表面,主要为预防在流通环节可能面临的接触感染的风险。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消毒是把病毒灭活,灭活后核酸可能仍然存在,所以做核酸检测时仍有可能呈阳性,因此碰到消毒后检查核酸仍呈阳性无需过度紧张,消毒能够灭活病毒,但并不是破坏核酸。   二、消费者一旦接触到冷链进口食品后应如何消毒?   个人接触到进口冷链食品,可以通过消毒来预防可能存在的接触性传播。一是要做好手部卫生,接触后马上按照“六步法”洗手。如果洗手不放心,可以再加上手消毒剂。二是对可能接触到的冷冻食品中用的炊具,如刀、砧板,应及时清洗,在清洗时应防止飞溅。同时对于刀、砧板可以用加热方法,用开水烫一烫、煮一煮,或用60摄氏度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也可以等它干燥后,喷洒75%的酒精或者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就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有一些案台,也可以考虑用酒精、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三是冷冻食品的垃圾要及时收集起来,并送到垃圾收集点。   三、冬季哪些食物容易引起中毒,应如何预防?   冬季尽管细菌性食物中毒减少,但仍有发生。预防食物中毒就是要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即保持清洁、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冬季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峰季节,多在学校、幼儿园或者旅游区以爆发形式出现,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污染的食品和水进行传播。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一定要勤洗手,最好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清洗。二是要特别注意饮食方面的卫生,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不生吃贝类,不喝生水,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三是学校、幼儿园等除了要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管理外,还要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清洁消毒,如公共场所的教室、食堂、卫生间等,重点部位包括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电梯按钮、卫生间的冲水按钮要做好清洁消毒。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疫情期间进口冷链食品和冬季食品安全的消费提示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