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赋能实体经济 5G聚合效应凸显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8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918
核心提示:
日前,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我国信息通信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网络规模全球领先,已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   当前,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飞速发展,并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5G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先进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横向融合,正在产生显著的聚合效应。  提升生产效率   据了解,面向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等领域,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1万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华为高级副总裁蒋亚非介绍,当前5G已经深入千行百业,在钢铁、港口、矿山、制造等行业助力数字化转型,5G产业探索的商业价值逐步兑现。   在钢铁行业,华为与华菱湘钢合作实现天车无人化以及远程自动操控,并通过5G回传视频,生产效率提升26%。在港口行业,华为与深圳妈湾港、天津港、宁波港合作,实现5G龙门吊远程操控,减少了高空作业人数,改善了作业环境,提升了综合效率。在华为松山湖工厂、美的厨具工厂,5G+AI质检改变了产线传统质检模式,检测效率提升30%。   包钢集团副总经理李德刚表示,以5G为引领的ICT技术为包钢无人化、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信息通信技术正在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发挥作用,包钢整合内部数字化力量,成立了内蒙古新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下一步将按照工业互联网要求建立数据运营中心。   争取6G主导权   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已取得斐然成绩。张云明指出,信息通信业需进一步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规律,增强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主动性,加大光通信、毫米波、5G增强、量子通信等基础技术的研发力度,加速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型基础技术创新突破,尽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国内5G建设和应用如火如荼。考虑到信息通信业发展的前瞻性,6G预研不可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介绍,作为底层技术,6G应用将通过“通感算”(通信、传感、算力)一体化方式,在工业互联网、精准医疗等方面提高智能服务创新能力,要在6G技术创新、国际标准制定、技术保护等方面做好工作,助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交叉融合,挖掘6G业务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表示,中国移动将继续夯实新基建,以“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为方向,推动5G发展加速提效,年底实现全国市县城区、乡镇的5G连续覆盖,重点区域、发达农村、重要场所的有效覆盖。   中国移动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借助“联创+”平台,瞄准6G、量子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深化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发布适老化产品   此次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为“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表示,在数字化浪潮下,老龄群体理应得到关心和帮助。   助力“银发族”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共享“数字时代”红利已成为社会共识。   5月17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发布了适老化产品及服务。中国联通正式升级发布“银龄专享”服务计划,新增了更多满足银龄客户需求的服务举措。中国移动发布了“心级服务银色守护计划”。   中国电信介绍,公司将遍及街头巷尾的营业厅精心打造为“爱心翼站”,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休憩补给、手机服务、便民工具、绿色通道、科普宣传等公益关爱服务。在适老化智能终端保障方面,中国电信上市了多款适老化手机终端产品,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特性。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赋能实体经济 5G聚合效应凸显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