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15亿大手笔!福斯特时隔6年再“出海”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21  来源:WKW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522
核心提示:
6月15日,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斯特”)发布关于开展境外项目投资的公告。

公告称,福斯特决定通过自筹资金,在越南投建年产2.5亿平方米高效电池封装胶膜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22600万美元(含项目达产后所需运营资金)。

资料显示,福斯特成立于2003年,以热熔网膜起家,逐步实现光伏胶膜国产替代,同时通过自身的技术研发优势和成本控制优势,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胶膜供应商。

谨慎的光伏龙头

随着全球市场的增长,福斯特积极推进产业布局,以杭州、苏州为营运中心,建立了多个重要生产基地。但面对我国光伏企业的“出海行动”,福斯特一直较为谨慎。

2016年初,福斯特宣布出资500万美元在泰国设立全资子公司福斯特材料科学(泰国)有限公司,开展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等业务。

2018年,泰国基地正式交付使用,年产能为6500万平方米。2021年,福斯特投建泰国基地二期项目,年产能约1亿平方米。

近几年,隆基、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领军企业不断加码海外市场,福斯特却一直没有增加海外生产基地的规划,此时距离福斯特首次宣布在海外投建生产基地已过去6年时间。

贸易政策影响或是主因

WKW光伏认为,福斯特很有可能是考虑到了贸易政策的影响。在我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近十年时间里,经常会受到贸易政策的限制,领军企业陆续在东南亚国家投建生产基地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但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要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开展反规避调查的决定,还是让中国光伏企业“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过,这也只是美国本土光伏企业的“最后挣扎”。

在巨大压力下,美国总统拜登在近期宣布国家进入用电安全紧急状态,并向商务部部长授予额外权限,豁免未来24个月内(或在紧急状态结束前)从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进口的光伏电池、组件关税。

毫无疑问,此举已经解开了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布局的“最后一道枷锁”。或是促进福特斯在越南投建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的重要原因。

15亿大手笔

WKW光伏注意到,越南基地高达22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投资总额,不仅相较6年前投建泰国基地时提高了40多倍,也几乎相当于福斯特2020年度的归母净利润,2.5亿平方米的产能也超过了泰国基地的总和。对其后续业绩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一季度,福斯特实现营收38.84亿元,同比增长38.02%;归母净利润却仅为3.39亿元,同比下降31.51%。也急需扩大产能保证业绩的同比增长。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15亿大手笔!福斯特时隔6年再“出海”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