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智能灌溉机器人为智慧农业发展赋能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0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348
核心提示:
编者按:近日,丰南电视台《走丰南看发展》栏目发表了一期关于“智能化——开启生产生活新境界”的报道,其中对唐山天一合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农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及数据运营中心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指出在智能化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海森电子集团子公司唐山天一合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化机器人灌溉技术,解决了在种植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灌溉无法实现机械化乃至智能化的瓶颈问题,填补了我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空白,并对其在促进土地集约化、提高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贡献,给与了高度评价。具体内容如下:微信图片_20220727093324  智能化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伴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赋能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我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中也相继实现了智能化产品及技术,特别是自动智能化机器人灌溉技术,填补了我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空白。   唐山天一合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农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及数据运营中心项目,是我区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的“两新一重”项目,由唐山海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2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水资源数据测控设备1万套,农业智能机器人2000台套,并为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提供农田数据监测及智能灌溉服务,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税收3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440个。   我们现在看到的机器人就是天一合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历经多年研发出来的灌溉机器人,有效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了农田节本增效的机械化灌溉。看似简单的操作流程,却倾注了研发团队的大量心血,攻克了研发过程中的两大难题:一是机器人要能够实现在农田的垄肩行走的同时不能占用很大的种植面积,不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率。另一个就是机器人要在干湿路面不断切换的这种环境下去行走,这时候它的整个行走控制对于研发团队来说是另一大难题。   灌溉机器人从实验室到农田作业前前后后经历了16个版本的升级换代,最新版本的机器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让团队满意、让用户接受,并且在河南省以及河北省的邢台地区、唐山市丰南区等地开始投入使用。   天一合的农业机器人项目取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农田垄间行走机器人为国内首创。同时这个项目与农业发展高度契合,浇水、施肥、打药、锄草等农业生产“一机”就可实现,并提供土地托管运营、生产作业方案优化等服务,对加速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推广使用价值极高。农用机器人采用电池组驱动运行,本身不烧油,节能环保。采用机器人作业,可实现大幅度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环保综合效益非常可观,特别是对压采地下水、涵养水源提供强有力支撑。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智能灌溉机器人为智慧农业发展赋能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