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光伏兴衰大轮回:历史正在重演?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08  来源:WKW |  浏览次数:929
核心提示:
跨界追光者

备受关注的新能源光伏赛道,是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热点赛道,如今也是一个日益拥挤的赛道。

今年以来,在各路资本的簇拥下,光伏产业涌入了新一批的跨界者:有做房地产的,也有做建材水泥的;有做纺织服装的,也有做儿童玩具的;有做乳业的,也有做餐饮的;有做兽药的,也有生猪养殖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内新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的国内上市公司就有27家。而自2021年至今,跨界光伏的企业总数量大约100家

对于这一批光伏产业的“外来汉”,有的原本可能是光伏产业链某环节的供应商,进而实施关联业务延伸;而更多的则是原主营业务与光伏“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企业,抢抓市场热点领域,以期分享光伏行业发展的红利。

记得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之上,猪都可以飞起来。意思是说,只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热点行业发展浪潮之中,“踏浪者”想不赚钱都难。

然而实际上,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一旦风云突变,无论是“光伏寒冬”还是行业产能过剩,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到头来可能面临生存之危

马云曾说过,“风过去后,摔死的一定都是猪”。这话虽不太好听,但是道理很浅显易懂,企业跨界确实需要慎重,再慎重。

更何况,光伏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涉足其中的投资金额动辄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也是屡见不鲜。如此巨额的资金砸向光伏产业,可谁又确定这些重磅资金能够“泛起几波浪花”呢?

扩产筑高门槛

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寻求跨界发展,往往会选择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而成长性相对较高的行业。

就光伏产业而言,企业想要跨界到光伏,除了资金上的大量投入,还需要在技术、人才、规模、品牌、供应链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竞争力。

实际上,光伏产业链环节也比较多,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到组件,从银浆胶膜到玻璃背板,从生产设备到逆变器等各个领域,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已经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升温,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产业链多个环节已经经历了两轮产能大扩张。今年以来,在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光伏行业产能继续疯狂地大规模扩张。

据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硅料扩产规模超过200万吨,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的扩产总规模将近900GW。

其中,特别是头部企业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的巨资投入扩张产能,加码一体化,这实际上也使得行业门槛也在逐年增高。

反观新进入者,本身在相关产业链环节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短板,跨界光伏后面临着在技术、人才、规模、资金等诸多方面问题,并且还需要与“老玩家”同台竞技,激烈竞争,甚至未来可能面临着“价格战”的殊死搏斗。这对于“新玩家”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光伏兴衰大轮回:历史正在重演?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