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保变电气罗晓辉工作室:“小微”改善 助力“双效”提升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4  来源:保变电气  浏览次数:882
核心提示:

编者按:

改进、改善离我们有多远?其实改进、改善,不仅要创意,更要有行动力!有许多小改进、小改善,它们都来自于一线员工的工作实践,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思考、创新的结果,看似微不足道,却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走进保变电气线圈车间,看看罗晓辉工作室线圈工艺创新小组的“小改善”......

近日,保变电气罗晓辉劳模创新工作室线圈工艺创新小组孙权、刘金凤、王赛、赵翠贤、朱琳,在车间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绕线组员工的全力配合下,对绝缘筒损坏程度的预防和改善,成效明显,助力质量效率“双提升”。

改善前,带纸筒绕制的线圈在脱模、吊运及压装过程中会出现纸筒被损坏的现象,导致产品生产周期长,易存在质量隐患,不利于降本增效。

针对此问题,线圈工艺创新小组,深入研究探讨,筛选出近期损坏纸筒的产品及代表性的线圈,从人、机、料、法、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分类整理,以实际生产情况数据为依据,对产品二个方面进行了改善。一是小组成员与设计、工艺等关联部门进行协商沟通,将线圈内撑条长度做了统一的规定。二是针对中撑条长度的尺寸要求,对线圈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并编制了新的管理文件。

为使改善成果有力实施,创新小组成员对相关班组员工进行了培训,并对改善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点进行现场指导,确保了改善措施的落地。

改善后,受到一线员工的交口称赞。员工们说:“工艺创新小组对绝缘筒改善成果‘接地气’,很实用。既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履约率。”

编后:

车间里的小改进、小改善都来自于一线工艺人员的工作实践,是工艺人员在日常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思考、创新的结果。其中包含着员工的奇思妙想和辛勤劳动,创新不分大小,每一个小创新、小其实都凝聚着大智慧,为线圈工艺创新小组团队的小改进、小改善点赞!(王一然)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保变电气罗晓辉工作室:“小微”改善 助力“双效”提升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