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从严整治农村山寨食品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3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920
核心提示:
  近期,有媒体走访了一些农村集市,发现“粤力粤”“澳利粤”“溜遛梅”“兴旺小人酥”等傍名牌的“山寨”货随处可见。“山寨”货像“打不死的小强”,依然在农村频刷存在感。   “山寨食品”侵入农村,媒体早有曝光,其质量也令人堪忧,甚至危害身体健康。媒体曾报道过,有的核桃饮料没核桃,是用食品添加剂和香精勾兑而成;一瓶杏仁香精可勾兑出8000罐饮料。姑且不提营养和味道,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尤其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孩子们,这些“山寨”饮料就是潜伏在身边的“隐形杀手”。   “山寨食品”之所以在某些农村地区仍有市场,首先在于其成本低、利润高,一些生产者经销商便铤而走险;其次是存在监管不力问题,有些农村地区成为监管空白地带;三是“山寨食品”的外包装、字体、字形等都与正品高度相似,偏远乡村的农民稍不注意就很难分清两者的差别。此外,维权成本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山寨食品”在农村泛滥。   遏制各种“山寨食品”泛滥,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村民知晓真假及危害,增强农村居民消费意识,提高抵制“山寨食品”的主动性。同时,监管不缺位,处罚要严厉,必须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对出现的“山寨”等假冒伪劣产品依法销毁。尤其是有关部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不定期到各地农村市场检查,一旦发现“山寨食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并顺藤摸瓜,查找源头,斩断其背后的黑色利益链。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从严整治农村山寨食品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