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94岁玩具届泰斗“小黄鸭之父”林亮:二次创业赚钱为了能够帮人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4  来源:中新网  作者:李佳佳  浏览次数:376
核心提示:

  94岁的香港玩具泰斗林亮和70岁的“小黄鸭”近日“高调”地出现在上海某授权展上,参展者、观展者均争相与其合影,一时风光无两。


 


  “人家说,94岁了还来展会干嘛?”正在二次创业的林亮显然对旁人的质疑不以为意,“其实我的生活很简单,我赚钱就为了能够帮人”。


 




94岁的香港玩具泰斗林亮和70岁的“小黄鸭”在展会上亮相。 李佳佳 摄
 


  创业没有年龄的门槛。如果说,年轻时代第一次创业是为生活所迫的话,那么功成名就之后的第二次创业,对于林亮而言,就完全是为了一份纯粹的家国情怀。


 


  林亮,永和实业主席、得意创作有限公司创办人,也是香港工业发展的见证者。1924年林亮出生于香港,祖籍南海。他成长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后来父亲在日本侵华战争时遇害,在他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国之不强、民何以安?


 


  林亮的玩具之路是从一个报摊开始的。战争结束后,他放弃了当时香港汇丰银行的工作机会,转而在中环卖起了杂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杂志上看到了“塑料”这个词,并从文中看到了塑胶行业的商机。


 


  敏锐的目光不仅为林亮成功赚取了第一桶金,也让他得以走上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玩具之路。初入玩具行业时,香港市场上的玩具多为日本造,林亮誓要改变这一局面。1948年,从塑胶机中压铸出来的黄色小鸭子,是林亮生产出来的第一款玩具产品,它的原型为一只大鸭拖着三只小鸭。“一拖三”的家庭亲情形象,为战争时期家破人亡的人们带去了慰藉,艳丽的黄色又为战后千疮百孔的灰暗增添了色彩,故“小黄鸭”一经推出,市场反响惊人,竟一举击败了称霸行业多年的玩具强国,从此带领香港玩具业走进历史的新纪元。


 


  同样在1948年,当内地众多富商巨贾选择移民香港之际,林亮反其道而行,找到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每人出资5000元人民币,最终于1949年在广州开设了“利民塑胶胶木制品工厂”,“我相信,我应该是内地第一个做塑胶玩具的人”,林亮自信地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林亮由衷地感到高兴,他更常引用唐诗“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来形容。这么多年来,回内地办实业始终是他矢志不渝的一个信念。其间,一次又一次的考察,一路从沈阳、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这样走下来,最终,在1979年林亮回来了,他在东莞成立了“永和玩具厂”,从25个工人起步,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今天有着2万多名员工的跨国集团。1987年,林亮更是将美国“变形金刚”引入内地,得到了“中国变形金刚之父”的美称。


 


  而今,永和实业和世界众多玩具厂商皆有合作关系,在东莞、南海、连州,甚至泰国皆有设厂。几年前,九旬高龄的林亮再次“出山”,推出新的创业计划,他诙谐地把这称为“90后”创业计划,并成立了新公司。第一代塑胶玩具“小黄鸭”是他的发明,所以他把“小黄鸭”重新包装,以“经典鸭”的形式重出江湖。林亮说,“小黄鸭”不只是玩具这么简单,他希望通过“小黄鸭”唤起人们的童年记忆,勿忘老一辈工业家们能吃苦、肯拼搏的精神。


 


  “我做生意就三个字——‘勤、信、诚’,我觉得只要做人谦虚、勇于请教就会无往而不利。”在说起人生信条时,林亮也始终将“勤、信、诚”挂在嘴边,一生奉献于玩具行业,时至今日他仍对该行业一往情深,“我认为玩具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有儿童就需要有玩具”。


 


  这些年,林亮行走在内地,也在不断从事各种慈善活动,一边捐资助教,一边不忘激励年轻人克服困难、努力打拼。不管是“小黄鸭”也好,“经典鸭”也罢,林亮唯一的愿望就是“中国制造能够在中国市场占据主角”。而从“小黄鸭”到“经典鸭”,林亮书写的也不仅是其个人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民族的实业奋斗史。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94岁玩具届泰斗“小黄鸭之父”林亮:二次创业赚钱为了能够帮人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