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芯片+医疗,脑机接口和医疗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如何?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31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740
核心提示:
集微网消息,10月28日,首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口市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共设置了包括脑机接口和医疗机器人的发展、AI辅助影像的发展和健康监测设备的发展三大主题。在主题一脑机接口和医疗机器人的发展讨论环节,术理创新集团副总裁樊坤君、深圳睿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晶和上海傅里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顾捷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脑机接口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樊坤君首先提到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据他介绍,脑机接口技术在2004年进入应用实验阶段,各国科研机构在不同技术方向实现了突破,比如2019年天津大学发布全球首脑机接口芯片,2020年给猪植入了脑机接口。学术研究和产业创新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并推进带动了芯片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 微信图片_20221031085609
樊坤君     根据采集方式的不同,脑机接口可以分为侵入式,部分侵入式还有非侵入式,侵入式通常植入大脑,部分侵入是颅腔内,非侵入式只是需要体外穿戴,是当前采用的主要方式。随着国内外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发日渐成熟,目前已可满足临床的需求,更便于产品落地和技术迭代。王晶指出,传统脑机可分成三个部分,包括脑电信号的采集、算法以及最终的应用层面,应用层面除了传统的康复还有很多场景。“总体来说脑机接口产业尚处于一个商业探索的阶段,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局部的技术方向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国外的专利授权远超国内,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所以比国内成熟很多。”樊坤君如是说。     关于脑机接口技术面临的挑战,樊坤君表示,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带动机器人跟软件技术的革新,对芯片、半导体、新材料的开发技术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脑机接口技术迎来了拐点,但是目前面临一定的挑战困难,例如跨学科复杂性需要多学科发展支撑,新型脑机接口医疗产品面向市场政府监管审批的时效性决定了产品市场化和应用的进程,以及未来面临的安全、伦理等非技术性的问题都是需要逐步解决的难点。但是在政策的支持和各方的携手共创之下,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落地标准规范都归很快呈现出来更加成熟和良好的局面。医疗机器人品类不断集中,功能继续扩展     顾捷在演讲环节谈到了康复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据他介绍,目前康复医疗机器人可以帮助脑卒中等患者进行上肢和下肢的恢复性训练,例如日常的喝水进食和站立行走。传统的康复训练中,脑卒中患者训练非常耗费力气,而当使用配备外骨骼的康复医疗机器人时,患者坚持每天练半个小时走路,往往几个月后就能够“想起来”如何走路,基于神经和大脑可塑,机器人能让患者更快的完成步行功能恢复。     王晶另外,王晶也指出,脑机接口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有“用武之地”,包括利用非侵入式的头皮脑电控制机器人做神经康复。顾捷指出,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迅速落地,大约一千多家医院在使用康复机器人,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宽。“康复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的,康复的对象主要是神经损伤患者,包括每年数百万的脑卒中患者,和数百万的残疾人、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老年人,”顾捷表示,“他们都需要康复持续性训练,康复机器人面对的是一个广阔人群,这些人群原本没有足够的治疗师帮助恢复,未来可以通过机器人来解决这一问题。”     顾捷目前康复机器人在全球的普及率非常低的,国外康复机器人的市场普及率不足1%,国内同样如此,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顾捷表示,这项技术目前发展极快,随着外骨骼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等发展,创新型的康复机器人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康复机器人品种不会很多,顾捷进一步指出:“就像手机出现之后计算器基本上遭到弃用,康复品类会越来越少,因为一个康复机器人可以完成认知、控制、评估的功能将越来越集中。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芯片+医疗,脑机接口和医疗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如何?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