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natrion展示电动汽车固态锂电池的可行性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04  来源:盖世汽车  浏览次数:738
核心提示:

据外媒报道,natrion公司公布在锂金属负极软包电芯中使用专利化合物的性能数据。结果表明,在不使用堆叠压力(stack pressure)的情况下,该电芯展现出c速率能力和高循环寿命。在商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可行性研究方面,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Natrion展示电动汽车固态锂电池的可行性

(图片来源:natrion)

此前,natrion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使用石墨负极的标准软包电芯中,其专利材料lisic278具有优越的性能。在这一轮的深入测试中,natrion使用lisic278固态电解质隔板和锂金属负极(由5微米厚的镀锂铜箔组成)创建了新的纽扣电芯和软包电芯。该公司还在其中加入其最新产品——m3固体电解质间相形成润湿剂(wetting agent)。该产品可以稳定锂金属,抑制枝晶形成,从而促进高库仑效率循环,而不需要对电芯施加外部堆叠压力。

测试结果显示:

起火风险接近零;

由于体积和重量效率提高(电池组总厚度减少),能量密度比先进的石墨负极高50%以上;

高循环寿命和c倍率能力:在2c(30分钟充电时间)速率下可循环320次,放电深度达到100%,保持率为98%。

在电动汽车应用中,单次充电续航里程有望达到420-450英里。总计可行驶145,000英里以上,而不出现性能损耗;

受益于m3,无需堆叠压力,即可实现这些指标。

natrion的数据可能是首个也是唯一已知的实例,不仅可以实现高循环寿命和高c速率,而且不需要额外施加堆叠压力。相比之下,其他公司通过延长充电时间或施加外部压力,才能实现高循环性。

在不对电池施加堆叠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这些结果,具有开创性意义。施加堆叠压力需要集成外部设备,实际上削弱了从电芯化学成分中获得的能量密度。在测试过程中,对单个电池电芯施加压力是可能的,但要将其设计成电池组则非常困难。natrion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电动汽车应用的首个商用可行方案。

natrio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 kosyakov表示:“这些指标证明,natrion的lisic和m3电解质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芯。这种电芯具有高度可扩展性,易于量产。与其他电解质溶液相比,lisic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卷对卷高通量制造工艺和已有电池构建技术,而且无需使用堆叠压力即可实现高性能。因此,有望促进锂金属电池技术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natrion展示电动汽车固态锂电池的可行性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