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一个创客品牌向科技玩具市场的转型之路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24  来源:爱范儿  作者:陈一斌  浏览次数:412
核心提示:

距离上一次采访 Makeblock 创始人 CEO 王建军,已经是 2 年之前。


 


这 2 年,Makeblock 从第一个上线 Kickstarter 成功募资的中国硬创项目,到今年受到红杉资本重视,完成 6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团队也从最初的自己一人发展到 130 人。


 


回顾过去的采访,当时他对爱范儿表示,“希望 Makeblock 会是一个平台,不光只有铝材质的机械部分,还要有电子控制电路板部分,和有相关的软件开发平台。”


 





Makeblock 创始人、CEO 王建军


 


在当时,Makeblock 团队只有 4 人,产品还只是具备凹槽、可以配套三种长度 M4 螺丝的铝型材,电路板还刚开始开发,软件开发平台远远没有看到影子。如今 Makeblock 已经是综合性的创客 DIY 平台——如果你想制作机器人,通过 Makeblock 会变得更加简单,无论从机械、电子再到软件部分,Makeblock 都为你做好了准备。


 


王建军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然而当我问这 2 年团队成长最令他满意的方面时,他语气忍不住带着自豪地说,“通过几年的努力,把 Makeblock 打造成融合了机械电子软件三部分的第一创客平台。”——2013 年 Makeblock 的销售额为 300 万元人民币,但到了 2014 年销售额就突飞猛进到 2000 万元人民币,2015 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 4000 万元人民币。


 


Makeblock 的三个转折点


 


Makeblock 短短 3 年发展当中有几个关键转折点,首先是 2013 年入驻 Hax(原名 Haxlr8r)孵化器,并依靠 Hax 背书成功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作为当时第一个在 Kickstarter 成功众筹的项目,Makeblock 引发了后续中国创业者密集到海外众筹平台上线的浪潮。


 


成功众筹之后,Makeblock 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大量的爆光令团队、产品名气逐步上升,帮王建军节省了不少早期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的力气。


 


第二个转折点也多亏 Kickstarter。当时在美国拥有 1700 个线下卖场的电器零售商 RadioShack 的一名副总裁通过 Kickstarter 注意到了 Makeblock,一开始发邮件沟通,后来亲自到深圳与会谈,放开了 RadioShack 许多硬性限制,让 Makeblock 成功成为前者的供应商之一,签了 1000 多万元人民币的“大单”。


 


不过,2015 年 2 月 RadioShack 这家老牌电器零售商破产,让美国业界吃惊一把之余,也让王建军心里捏了一把汗,事后觉得自己很幸运,“还好当时钱已到位了。”


 




mbot


 


RadioShack 的倒闭实际上也影响了 Makeblock 的销售,毕竟最大的客户倒闭了。所以今年 Makeblock 海外拓展的市场特别繁重,不过,由于 2014 年团队尝试推出多种面向“创客教育”的产品,正好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目前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 Barnes & Noble、 英国电子产品零售商 Maplin 都成为 Makeblock 的销售合作伙伴。


 


第三个转折点,来自今年 4 月红杉资本 600 万美元的投资,队伍半年之内从 30 人扩大到 130 人。——虽然王建军没有详细解释,然而 11 月 17 日,Makeblock 发布智能机器人“双子星”,却代表着公司的模式上进行了拓展。


 


这可能是今年 Makeblock 最大的转变。毕竟 Makeblock 原本提供的是供创客发挥第一的模块化工具,紧接着推出了不少供少儿教育使用的套件,但你都会发现,这些产品都有浓厚的“创客”的味道,是开源硬件种类的丰富。然而“双子星”确实一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外观设计上达到普通消费者接受的水平,功能使用上的门槛低至普通消费者也可操作。


 


从创客走入消费


 




王建军把“双子星”定义为“科技玩具”,他说,“科技玩具就是充分利用智能终端云端能力,让功能性、可玩性变得更强的玩具。”


 


他认为,科技玩具切入的是一个“蓝海市场”,“目前传统玩具公司还没怎么关注这个领域,市场上活跃的都是一些初创公司。产品素质尚不能称之为优秀,但已经获得大量的关注。”


 


在国外,这种对操作要求更快,然而娱乐性也更强的玩具,一般称之为“成人玩具”。国外的成人玩具市场空间很大,王建军说大概占 40% 左右。不过,由于文化的差异,在国内成人玩具市场份额还不到两位数。


 


所以针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同,Makeblock 为“双子星”制定了两套不同的策略——在国内,它会更加突出教育属性,让希望孩子学更多东西的父母买回去;在国外,则会更加突出娱乐属性。


 


然而,原本 Makeblock 是一个创客品牌,现在却要进入玩具市场,这步子会不会迈得太大了?王建军说,“从商业角度来说,公司的成立,都是希望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创客是一个小众垂直的领域,我们的策略是在垂直市场积累优势的能力。当我们积累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做一些可以影响更多人的事情。”


 


在王建军看来,Makeblock 在这几年当中积累了相当的技术能力,“我不敢说我们是最顶尖的,但我们积累得挺全面的,从机械、电子到软件,这几个方面的技术积累我们都有。”


 


从产品特性来说,由于 Makeblock 是一套模块化开源硬件,与不同的零件搭配,它可以迅速制作成各式各类的产品原型。这些产品原型,都可以通过 Makeblock 的销售渠道去验证它是否具备更大的商业发展潜力。王建军说,“我们会从面向创客的原型产品当中,挑选出一些商业化前景看好的进行产品化,变成消费级的产品。”


 


在 Makeblock 内部,每个月都会举办一个“创客马龙松”,团队会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出来,目前即将开展第 19 期,每一期会产生 7、8 个创意。这些创意又会很快变成产品原型,投放市场验证,如果成熟,就会开发成消费级产品。换言之,Makeblock 本身就是完整的创意生产链条。


 


实际上,一开始 Makeblock 的公司名字叫葫芦科技,现在已经更名为创客工场——名称上的变化,显示了王建军对公司定位的把握。


 


未来他希望 Makeblock 可以变成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千奇百怪的需求。“如果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做更多的模块来支撑。但如果只有我们自己一个做的话,供应链的压力会很大,我希望 Makeblock 可以成为一个标准,引入第三方厂商,让他们去满足长尾的需求。”


 


创业经验:人才最重要


 


王建军认为,“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没钱没资源都不是太大的困难。”


 


2013 年刚拿到天使投资的时候,刚好那时候团队人员流失,是王建军压力最大的时刻。我们问他当时如何度过这么艰难的时刻,他没有详细回答,“能怎么办,硬挺呗。”


 


现在王建军非常重视团队人员的招聘,一周 7 天起码会花 1 到 2 天在人员的招聘上;公司每一个重要岗位,最后一轮都要通过他的面试。


 


2015 年年初,他还决定在深圳科技园的公交站牌上投放招聘广告。做这个决策的原因是,“过完年后是招聘的黄金季,而且科技园那边聚集许多对口的人才,所以就决定这么做了。我觉得这也是公司姿态的体现。”




扫一扫,关注中外玩具网微信号(ctoy-gdta)
[ 更多精彩登录 中外玩具网www.ctoy.com.cn微博 @中外玩具网 ]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一个创客品牌向科技玩具市场的转型之路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