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年产值780亿!上市企业储能最新布局!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06  来源:WKW |  浏览次数:909
核心提示:
新能源汽车、储能赛道持续火热,德方纳米、厦钨新能、当升科技等众多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加速产能布局。

年产值780亿!

2022年12月2日,当升科技(300073)连发两条公告,宣布签订两条协议,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和年产20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合作协议。

30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由当升科技联合四川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蜀道新材料”)与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通过视频方式签订而成。

QQ鍥剧墖20221205143204.png

图片来源:当升科技公告截图

该项目首期投资总金额70亿元,分阶段建设,2028年12月31日前能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80亿元。

20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合作协议,由当升科技联合四川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蜀道新材料”)与射洪市人民政府通过视频方式签订而成。

QQ鍥剧墖20221205142736.png

图片来源:当升科技公告截图

该项目建设方式有两个方案,第一,当升科技与蜀道新材料成立合资公司作为项目公司,负责20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的建设。

第二,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等方式,将蜀道新材料下属的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锂想”)引入当升科技,当升科技控股后的新锂想作为项目公司,负责20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的建设。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100亿元,其中新锂想公司已陆续投产的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新增的1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

新增1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将分期建设,预计建成投产时间为2028年底,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600亿元。

2028年底,两个项目均建设完成后,预计当升科技可实现年产值超780亿元!

协议签订背后

当升科技成立于2001年,2010年成功上市深交所,是我国锂电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车用、储能和小型锂电三大市场。

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储能市场蓬勃发展,为抓住机遇,加快公司磷酸(锰)铁锂产能和多元材料产能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市场领先优势,当升科技签订了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和年产20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项目合作协议。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装机量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最高,同时,磷酸铁锂电池还是现阶段储能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

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分别为79.8GWh和74.3GWh,合计占比约99.8%;2022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分别为64.4GWh和45.6GWh,合计占比约99.9%。

两种电池在装机量快速提升的同时,市占率也在逐步扩大,相应地,相关电池的正极材料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相关市场巨大。

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后,当升科技将形成足以满足下游客户未来高端多元材料产能配套需求的产能规模,同时,公司在国际高端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也将得以巩固。

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后,当升科技将加快磷酸(锰)铁锂业务的开拓速度,构建并完善磷酸(锰)铁锂在储能与动力细分市场的应用布局,形成多元化的产品布局,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于磷酸锰铁锂

磷酸锰铁锂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升级产品,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四个优势。

第一,较高的能量密度。磷酸锰铁锂具备高达4.1V的电压平台,是磷酸铁锂的1.2倍多。同等条件下,磷酸锰铁锂的理论能量密度是磷酸铁锂的115%~120%,可与三元电池NCM523持平。

第二,较高的安全性。磷酸锰铁锂具有橄榄石型结构,决定了它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循环稳定性,可保障电池充放电安全。

第三,较高的低温性能。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较差,-20℃下,容量保持率在60%~70%,磷酸锰铁锂容量保持率上有了进一步提升,可达75%左右。

第四,较低的装机成本。锰的地壳丰度为0.1%,全球范围内资源丰富,成本约为磷酸铁锂的105%~110%,结合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提升115%~120%来看,电池装机成本方面,磷酸锰铁锂单瓦时成本低于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

不过,磷酸锰铁锂在加工生产方面存在2个难点,首先,铁锂是半导体,锰铁锂是绝缘体,锰铁锂颗粒很小,加工技术困难;其次,磷酸锰铁锂生产体系不同于磷酸铁锂,需要新建产线,难以沿用磷酸铁锂的产线。

综上,磷酸锰铁锂的最大优势是高能量密度,主要发展制约原因是高研发成本。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年产值780亿!上市企业储能最新布局!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