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深度】环状烯烃共聚物(COC)产能集中于日企 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07  来源:WKW |  浏览次数:903
核心提示:
在光学领域,环状烯烃共聚物(COC)因其透明度高、紫外线穿透性强、低双折射率以及良好的折光指数稳定性,被用于各类镜头、手机显示屏薄膜等的生产。

环状烯烃共聚物(COC)是双环康烯(降冰片烯)单体和乙烯单体在金属茂催化剂作用共聚而成的具有环状烯烃结构的非结晶性透明共聚物,是一类新型高附加值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高透明度、高耐热性、低密度、低介电常数、低吸湿性、比重轻、耐极性溶剂、耐酸、耐碱、耐盐、黏结性好、表面硬度高、可加工性突出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光学、医疗、包装等领域。

其中,在光学领域,环状烯烃共聚物(COC)因其透明度高、紫外线穿透性强、低双折射率以及良好的折光指数稳定性,被用于各类镜头、手机显示屏薄膜等的生产。在医疗领域,环状烯烃共聚物(COC)因具有优异的透明性、水汽阻隔性和生物相容性,且密度比玻璃小,十分适合用来制造血液储存器、试管、陪替氏培养皿、注射器、吸液管等。

在包装领域,LLDPE与COC共混制成薄膜,可增加模量、提高薄膜密封强度及收缩性能、气体阻隔性能,用于食品、药品等的包装,此外COC/PCTFE高阻隔泡罩膜是极佳的药品包装材料。

从环状烯烃共聚物(COC)生产端来看,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环状烯烃共聚物(COC)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目前环状烯烃共聚物(COC)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瑞翁、日本合成橡胶公司(JSR)、宝理塑料株式会社、三井化学、Topas先进聚合物公司等日本企业手中。除日企外,国内无锡阿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打通环状烯烃共聚物(COC)工艺路线,并完成公斤级COC样品制备。

从环状烯烃共聚物(COC)需求端来看,亚太和欧盟地区环状烯烃共聚物(COC)需求量较大,2021年,亚太和欧盟地区环状烯烃共聚物(COC)需求占比合计超过70%。从需求量来看,2021年,全球市场环状烯烃共聚物(COC)需求量超过10万吨。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士表示,环状烯烃共聚物(COC)行业技术门槛较高,现阶段仍由日企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要打破环状烯烃共聚物(COC)现有竞争格局仍需进一步努力。另外,当前环状烯烃共聚物(COC)制造成本仍比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状烯烃共聚物(COC)应用需求的增加,加之下游光学、医疗、包装等领域用户对环状烯烃共聚物(COC)的性能优势认知程度不高,也束缚着环状烯烃共聚物(COC)行业发展壮大。

       原文标题 : 【深度】环状烯烃共聚物(COC)产能集中于日企 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深度】环状烯烃共聚物(COC)产能集中于日企 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