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机器人应用发展路线图出炉:制造业机器人密度2025年将翻番 鼓励地方先行先试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25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979
核心提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密度也是衡量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近期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专门提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1月19日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工信部前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国内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246台/万人。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将达500台/万人左右。   推广20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   中国电子学会此前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中国高度重视机器人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机器人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同时“机器人+”应用不断拓展深入,产业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22%,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22亿美元。   《方案》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要求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在经济发展领域,《方案》主要涉及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等领域。尤其在制造业方面,《方案》提出,要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新产品,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应用拓展。发展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系统,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   在社会民生领域,《方案》主要涉及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领域。其中,在医疗健康方面,《方案》提出,要研制咨询服务、手术、辅助检查、辅助巡诊、重症护理、急救、生命支持、康复、检验采样、消毒清洁等医疗机器人产品。加快推进机器人和医学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突破,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机器人5G远程手术、脑机接口辅助康复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应用。推动机器人在医院康复、远程医疗、卫生防疫等场景应用。   《报告》也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建筑、教育领域持续旺盛的需求牵引,中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到2024年,随着新兴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   《方案》提出,将指导和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地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本地区“机器人+”应用行动。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开发开放机器人成熟、新兴和潜在应用场景,开展协同创新活跃、应用成效显著、推广价值较高的“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基础相对最为雄厚,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东北地区虽具有一定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但近年来产业整体表现较为有限,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表现出相当的后发潜力。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目前已建立起了我国功能最完善、系统最健全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了以上海、昆山、无锡、常熟、徐州、南京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也形成了苏州吴中机器人产业园、苏深机器人协同创新产业基地、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常州机器人产业园、南京麒麟机器人产业园等典型代表园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也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处获悉,到2025年,上海力争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为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上海还将围绕浦东、宝山、嘉定、松江等重点区域,打造3至5个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则是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为核心,不断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深耕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在全国机器人产业重点集聚区中位居前列。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7月,珠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2643家,较去年增幅明显。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近40家,多聚焦在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等细分领域,其中,部分本地企业在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方面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比如越疆、库卡、隆深、合信、华成工业等企业。但珠三角地区平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相对较低,与人才发达地区长三角与京津冀相比处于劣势。   《报告》也建议,未来应当围绕机器人区域发展特色和重点应用领域,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分步骤、分层次开展机器人在细分行业的推广应用。同时,推动国家机器人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中长期培训。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机器人应用发展路线图出炉:制造业机器人密度2025年将翻番 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