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小米汽车憋不住了!战略曝光,箭在弦上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1  来源:WKW |  浏览次数:350
核心提示: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一改往日沉默,小米汽车开始疯狂试探起市场的边界。

“严肃处理!”

就往日经验而言,汽车设计泄密,在业界可是不小的公关危机。

所以,关于春节期间,小米汽车设计文件泄密一事,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王化所表现出来的“怒不可遏”,并不难理解。

只不过嗅觉敏感,且经历过多重反转的吃瓜群众,却提出了另外的看法——不就是小米自己放出来的消息,探消费者口风的嘛。

假若真时真亦假,市场营销的有趣之处便在于,事件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毫不夸张地说,作为“老营销犯”的小米,在汽车营销方面绝对没有问题。但同时必须意识到,汽车产品与消费产品之间存在天然的鸿沟,至少就价格而言,营销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令广大消费者“冲动消费”。

当初众目睽睽之下,“不再辟谣”那么的掷地有声,如今却是在“2024年量产”的大目标下,不攻自破。

就如同叠buff一般,谍照曝光、设计图泄密、雷军亲自冰雪测试等,终究一步步将大家的情绪调动到了最高点。

所以,小米汽车的下一步,会是雷军站出来,为小米汽车最终定调吗?

01

战略曝光,箭在弦上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23年开年,小米汽车的信息曝光度,一路走高。与其说是无意泄露,笔者更愿意相信是有意为之。

当特斯拉的价格屠刀高高举起,首当其冲的除了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之外,小米、集度等还未成型的萌新,倍受冲击。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小米汽车如果持续保持曾经不温不火的节奏,不要说冲击高端化,可能连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一席之地,都尤为艰难。

回顾往昔,当“不再辟谣”的口径一出,业界一片哗然。到现在,公关总经理王化频繁站出来辟谣,试图重新掌握话语权的样子,着实令人不禁莞尔一笑。

确实,市场裹挟下,哪里容得了什么独善其身、低调做事?

按照如今已知信息,小米汽车必然会自己造车,毕竟整车工厂的真金白银,投了个结结实实。

但自游家的前车之鉴,令人们不得不对小米汽车提出质疑——造车资质问题,解决了吗?

年前的时候,网上曝光了一组小米汽车的谍照,并随之传闻,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已经定版,酷似Taycan。但因为品牌审核问题,小米汽车正遭遇发展阻碍。

对此,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首次真正意义上就汽车行业的传言,进行了辟谣,并义正言辞地表示,该消息不实,不存在所谓品牌需要批准的说法。

这仿佛是一个讯号,就此之后,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突然变得多了起来。

凭借以往的营销传播经验,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2023年发力,无可厚非。所以进行可能性评估,小米汽车谍照陆续曝光,雷军亲自冰雪测试,甚至实车渲染图的流露,都有可能是小米营销的手段。

不难理解,“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作为后来者,小米汽车想要后来者居上,不得不剑走偏锋。

但现在的问题是,身处如今的汽车市场,小米营销能够发挥几成作用?

毫无疑问,“战略”曝光很关键,但这只是“术”的层次,而非“道”。

面对消费者的既要、又要、还要,只有实打实的产品力,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当然,这里提到的产品力,显然不能用钱一股脑地去堆。

换句话说,特斯拉的价格屠刀,已经高高举起,小米汽车如果还不自知,岂不是只剩下死路一条?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小米汽车憋不住了!战略曝光,箭在弦上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