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政协委员刘永好:建议鼓励大中型乳企业建设自有规模化牧场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209
核心提示:
      为积极响应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两会期间带来了《关于支持奶业振兴 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的提案》。他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适养区政府提供更多建设规模牧场用地指标。鼓励大中型乳制品企业建设自有规模化牧场,对发展规模化、生态化养牛的家庭牧场、大型合作社、专业牧业公司给予融资优惠政策。   3月3日,新希望集团在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刘永好在会上介绍称,我国是全球前三的乳品生产国和消费大国。当前国内乳品年消费量为3000多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却仅有36公斤,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饮食消费需求也由原本的解决温饱向更科学营养的方向转变,预计到2025年国内乳品需求总量将达到5000万吨。   刘永好表示,消费升级趋势下,中国奶业的格局也正朝着集约化饲养演进,规模养牛数量增长迅速,这一趋势对于提升养殖效率、解决粪污集中处理、疫病防治、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飞速发展的同时,奶业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全国奶牛实际存栏量低于一千万头,建设优质奶源基地的牧场用地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奶牛存栏总数仅100多万头。   对此,刘永好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饲养奶牛的土地资源支持。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适养区政府提供更多建设规模牧场用地指标,尤其是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从而增加奶业全产业链的供给力。应鼓励利用非基本农田、一般经济林地等建设规模化、种草养牛循环的生态牧场,在牧场周边配套适当面积的土地,用作粪污资源化利用场地,鼓励周边农户节肥节药,种植优质饲草,实现种养结合、农民增收、奶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加大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饲养奶牛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大中型乳制品企业建设自有规模化牧场;对发展规模化、生态化养牛的家庭牧场、大型合作社、专业牧业公司给予融资优惠政策;对于环保达标的养殖公司、家庭牧场推行排污费减免政策;对于种草、养牛、乳制品加工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效率高的乳制品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加强对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升级改造,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牛水平、生鲜乳品质和综合经营效率。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政协委员刘永好:建议鼓励大中型乳企业建设自有规模化牧场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