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涵是深大腾班2018级学生,去年5月,他曾在腾讯担任实习开发工程师,后来经过1轮笔试、3轮面试后,于去年10月拿到腾讯的offer。 陈书涵表示,《机器学习》课上所学到的人工智能模型,让他在实习、工作中能够熟练编写代码,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此外,过去几年,深大腾班在人工智能实训课程基础上,带着学生跟随产业一线学习大量的代码编写、模型搭建、开源软件等实操内容,也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实用”的技能。 深大腾班2018级学生詹卓欣,在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据他回忆,比赛中有一道题是分析足球队的获胜几率,此前,他通过学习《人工智能学习导论》练出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将抽象问题转化为数字符号分析,这也成为他最终获奖的主要原因。 据詹卓欣介绍,腾班的课程内容不仅难度大,还要求高。比如腾班的大二课程《机器学习》,要求学生一个学期要看完50篇英文论文并做总结报告。 “大二我们几乎修满了32分的课,每天都有课,只能用平时周末的时间做科研”,基于此,詹卓欣戏称,“腾班这种炼狱模式,应该叫‘疼’班才对”。 但正是这种“炼狱”教学模式,让詹卓欣在大学期间发表了2篇SCI期刊论文,1篇EI会议论文。在毕业前5个月,詹卓欣就拿到了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offer,攻读推荐系统方向。 “务实”的人才教育 在“腾班”模式中,腾讯的作用是什么?冯禹洪表示,真实世界算法部署非常复杂,必须让课本知识走出校园,融入真实行业场景。这一过程中,腾讯提供了课堂案例、实验平台、课后实践、企业导师定期交流等支持。
过去,很多学生毕业后到人工智能相关公司,至少要一年才能慢慢适应岗位要求。这是因为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的都是通识基础课程,并没有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前沿产业的专业或者教学课程,以及配套的实验实操环境,更别提解决实际问题。 而腾讯教育创办“腾班”的初衷,就是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提供技术人才资源储备。所以在“腾班”教学中,产业实践成为了重要环节。 比如腾班大二的一节实训课上,老师会拆解腾讯提供的AI围棋原始代码,让学生在观察代码基础上设计出自己的AI软件,然后再将学生设计的AI软化与腾讯的AI进行对弈;再比如,腾讯打造的小程序智慧养鹅的课外项目,会让腾班学生通过实地走访,去切身了解AI如何与现代农业结合。 据悉,腾讯目前已将教育、医疗、工业、交通等行业100多个案例,整合在腾班课堂之中,并提供课外讲座、冬令营等实践机会,开拓学生的技术视野和职业前景。 如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腾班”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也得到了高校的认可。 深圳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坚强表示,腾班开启了特色班独立招生的先河,未来深圳大学计划将腾班模式从本科推广复制到硕博阶段,增加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纵深。除此之外,2021年,深圳大学在腾班的基础上,又启动了11个特色班以及9个卓越班进行独立招生。 而从腾讯教育的角度,也在推动“腾班”模式落地到全国更多高校。据腾讯教育校企合作南区负责人王才荣介绍,“腾班”模式目前陆续在广东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落地。此外,除了人工智能,腾讯教育也在围绕包括安全在内的更多方向打造特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