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人工智能助人类应对气候变化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4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749
核心提示:
参考消息网11月2日报道法国《回声报》网站9月28日刊登题为《人工智能如何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文章,作者是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科学咨询业务全球总监西尔万·迪朗东。全文摘编如下:我的这个夏天肯定和你的夏天类似。     其标志就是,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无处不在的历史性干旱;6.2万公顷土地被火灾蹂躏;农业产出下滑;针对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出台一些限制措施;一场不同寻常的风暴肆虐科西嘉岛;最后,我们海洋的温度达到创纪录水平,引得人们担忧会发生破坏海岸的天气事件。在这个夏季上演戏剧性连续剧期间,出现了一场非常法国式的争论:我们的森林灭火飞机去哪了?除了阅读这些新闻,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教训要吸取:一是,时间紧迫,尽管我们在限制碳排放方面付出了努力,但必须开始让我们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二是,就像出动我们的森林灭火飞机机队一样,要适应气候变化,首先得尽可能地预先规划和分配始终不足的可用资源。   而要做好规划和分配,没有什么比人工智能更合适了。得益于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利用精确的绘图来预测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我们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87%的人工智能专家证实,人工智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用工具。     比如,人工智能在以下诸多方面将发挥根本性作用:预测存在风险(洪水、干旱、火灾等)的区域;在整个领土内更好地为不同用途的土地分配水资源;选出效用更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水坝、消防工程等);预测气候灾难并发出预警,并在这一过程中减少人力成本。     非洲和亚洲的一些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已经通过系统地使用人工智能来启动它们的适应过程。比如,东非地区一些国家的政府利用人工智能启动了作物情况精确绘图工作,从而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这些地方由此启动了作物多样化计划并出台了灾害抵御措施:在最脆弱的地区就建立水资源储备、蓄水池、水坝和实施灌溉制订计划。在东南亚,人们结合卫星图像和水位上升模型(2030年到2050年),围绕搬迁医院或机场、重新考虑住房建设计划、改善道路、评估水坝建设工作做政策决定。     西方这次可以从“南方国家”吸取经验,尤其是利用人工智能来制订其气候变化适应计划。不过,有了意愿、手段和人工智能还不够。在所有这些话题上,要做公共决策,还需要大量的实用主义:这将是在堤坝、蓄水池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之间做抉择的问题。对于以本位主义构建的我们的公共服务职能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必须进行创新并依靠私营行为体。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助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