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绿点年度案例|人工智能+碳中和,博世中国的绿色创新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4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746
核心提示:
企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挑战,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协调能力都提出了考验。博世中国的工厂改进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2022年8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博世中国长沙工厂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新晋全球“灯塔工厂”名单,这是继博世无锡、博世苏州之后,博世在全球的第三家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项目由世界经济论坛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8年联合发起,旨在遴选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应用整合工作方面的领先企业。这意味着,灯塔工厂不仅仅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同时也能为产业内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作为一家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中国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管理优势,通过博世中国人工智能中心,将AI技术引入碳中和模块。同时,博世还开发了在线能源管理平台,当前的数据驱动系统实现了全厂24小时动态控制,并节能10%以上。 微信图片_20221103093222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博世中国长沙工厂可基于当前天气、气温、产线历史状态、生产计划等要素,对工厂的生产能源优化管理,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碳排放。自启用这套能源管理系统以来,该工厂的电能消耗下降了18%,生产碳排放降低了14%。     事实上,博世很早就意识到了数字化管理工厂的重要性。早期,它主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随着减碳技术的不断突破,技术不断更新,目前人工智能是博世最新采用的技术手段。     2019年,博世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后就加快了改进的步伐。一方面,它开始改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设备,使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电能和热能的使用效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在生产端积极应用屋顶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进一步节约能源。截至2021年,博世中国区的屋顶光伏装机容量已达28MW,新设立的5家工厂均安装了屋顶光伏。     企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挑战,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协调能力都提出了考验。为此,博世专门成立指导委员会,由总部碳中和专家制定具体战略,通过定期会议,跟踪项目的进度并分享国家最新政策、最佳实践等。大区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现方案;工厂负责落实具体的节能措施和建设厂内清洁能源,以及采购绿电和所需的碳汇。     “我们确实在2020年全球的生产环节实现了碳中和,也包括在中国实现碳中和。”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蒋健在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宣布。这意味着其节约的能源能抵消掉其在全球400多个业务所在地的能源消耗总和。目前,其正在努力实现2030年减少整个价值链15%的碳排放(以2018年为基准年)的目标。这意味着,博世减碳行动由直接影响范围延展到价值上下游,包括采购的商品及服务和物流,以及产品使用阶段的减碳。     通过人工智能+碳中和的创新举措,博世中国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21年,博世中国全年总能耗1.1TWh,其中84%为电力。为了减少因电力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博世中国目前已实现100%绿色电力覆盖。此外,对于天然气燃烧或车辆用油等不可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博世中国采用优质碳汇项目补偿。2021年,博世使用碳汇抵消了90万吨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同时,中国区工厂持续通过设备电气化升级,使中国区蒸汽使用量下降3%。     另一个有效的数据是,从2019年至今,这家公司共实施了443个节能项目,累计节约能源9600万千瓦时,相当于3.7万户中国家庭的年用电量。     除了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博世中国还成立了碳中和咨询业务。2021年,博世中国与无锡高新区、威孚集团签署碳中和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期望能为本土企业的绿色转型事业提供助力。     未来,博世中国的愿景是,它将继续积极践行碳中和双元战略,在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与行业伙伴以及社会各界形成可持续发展合力,最大化扩大社会受益面。并且将继续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减碳方面的作用,不断革新,形成可持续良性循环,助力中国的绿色经济和双碳目标。♼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绿点年度案例|人工智能+碳中和,博世中国的绿色创新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