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韶关市一医院:粤北首台骨科手术机器人“上岗”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4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787
核心提示:
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的辅助下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运动医学小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袁艾东     为病患完成     股骨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微信图片_20221024093531   10月19日上午,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主刀医师为患者完成股骨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C臂动了起来,它通过X线3D实时透视采集数据传送到主控系统,医疗团队规划和虚拟验证应用手术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方案。主刀医师按照机器人规划通道,依次置入导针,再逐一置入空心螺钉。术中每一步均可C型臂透视验证,实现精准微创固定。     事实上,这是机器人“天玑”正式“上岗”完成的第四台手术。早在10月1日,该院创伤足踝外科团队在“天玑”的辅助下,为患者陈阿婆成功实施复杂髋关节置换术,这也是粤北地区首台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     开创骨科手术智能化新篇章     “正常人的股骨头是长在髋臼里的,而阿婆右侧天生没有髋臼,随着行走摩擦周围组织,局部形成了假关节。”创伤足踝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胡争波介绍,经手术团队讨论后,决定进行髋关节置换,“正常情况下,这是一个成熟且简单的手术,但阿婆的骨盆结构不同,难点在于要精准找到没有发育成髋臼的那个‘部分’。”     10月1日,在麻醉科团队配合下,陈阿婆被推进手术室,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开始第一次工作。机器人对阿婆的髋关节进行扫描,获得即时数据。在场医师依托机器人的数据进行手术路径规划,找到阿婆原始的髋臼中心,也是髋关节活动的中心。     10月1日,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开始第一次工作。     “找到关节活动中承受重力的最恰当的点后,接下来的手术就变得简单多了。”胡争波介绍,通过控制机器人手臂进行操作,保障手术路径与计划路径不出差错,最后组装好人工关节完成手术,“术后效果非常好。”     “通俗来讲,机器人拓展了我们的眼、脑和手的功能。”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文虎介绍,机器人的“透视眼”负责采集数据,监控手术环节;“智慧脑”负责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路径规划;“稳定手”指的是医生通过机械臂进行手术,能达到亚毫米级的精度。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骨科手术在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建设上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李文虎说道。     让韶关百姓享受高端前沿医疗服务     据介绍,“天玑”作为骨全科机器人,专攻硬组织。它也是目前唯一针对骨骼硬组织、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骨折四肢骨折等创伤骨折、骨肿瘤手术和关节导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它从视觉、触觉和听觉上为医生决策和操作提供充分的支持,扩展医生的操作技能,有效提高手术诊断与评估、靶点定位、精密操作和手术训练的质量。在它的辅助下,能解决骨科手术的三大难题:视野差、精准难、不稳定。     一般情况下,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分为四步。第一步通过3D实时透视采集患者骨骼数据,第二步是在机器人的计算机大脑上进行手术路径规划,第三步则下达指令到机器人的机械臂进行操作,最后一步是进行3D影像验证,观察手术效果。     早在2019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成为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组建的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中心合作单位,胡争波参加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培训和项目组建,这也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引进打下了基础。     “经过数年的积累和学习培训,我们成功把手术机器人这个技术消化,接着引进到医院。”胡争波说,借助高水平医院建设的东风,将继续把这个项目落到实处,让韶关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高端前沿的智能医学、精准医学和现代化医学服务。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韶关市一医院:粤北首台骨科手术机器人“上岗”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