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全国首例机器人带电搭接旁路柔性电缆作业项目在厦门完成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4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893
核心提示:
台海网6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曾宇姗通讯员庄颖芳文/图)把导线固定、剥绝缘外皮、提升电缆,将导线和电缆搭接,这些专业高空带电作业,全部由地面上的电力人员遥控高空中的机器人完成。6月28日上午,在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应用单臂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完成了带电搭接旁路电缆引流线作业。此次作业是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首次试点复杂带电作业项目,在全国范围尚属首例。     当天上午9点,一名带电作业人员正在施工现场操控电力绝缘车工作斗,将工作斗里的机器人缓缓送上高空。随后,另一名作业人员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遥控机器人。高空中,机器人在作业人员的操控下,通过绝缘升降杆夹紧导线将电缆吊起,然后与升降杆脱离,找到合适的作业位置。只见机器人利用机械臂拿取工具剥离导线上的绝缘外皮,又流畅地更换工具抓取电缆头,进行电缆挂接和拧紧作业。在地面上4名作业人员的默契配合下,高空中的机器人一步步按指令完成工作任务,一小时后,三条导线的电缆搭接顺利完成。 微信图片_20220630093459   作业人员在地面下发指令,机器人在高空完成带电作业     “为了这一小时,我们整整忙碌了9个月,历经近千次的模拟测试。”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中心四级职员廖志华说。据介绍,以往他们需要人工完成此类带电作业,作业人员被绝缘车工作斗送到高空,直接接触带电导线,不仅风险系数高、作业强度大,而且程序复杂。一次作业至少需要8个人,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有了可替代人工的机器人,作业人员无需直接接触带电导线,从根本上降低作业安全风险及强度;并且,机器人作业只需4个人,花费一小时就能完成,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同时降低人员投入及作业强度。     导报记者了解到,机器人带电搭接旁路柔性电缆项目由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主导开发,项目涉及到机器人电缆紧固、电缆提升、电缆悬挂、电缆支撑平台、作业路径程序开发、建模识别、视频远程操控等关键软、硬件技术10多项。该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复杂带电作业项目的空白,进一步拓展厦门供电公司带电作业智能化应用的范围。目前,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为了提供更可靠的用电保障,近年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以不停电作业作为重要支撑,目前厦门地区配电网的不停电作业化率已达96%以上。仅今年上半年,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通过带电作业已减少停电9.01万时户。人工智能带电作业技术的不断深化探索,将为电网生产作业“能带不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更好地服务厦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全国首例机器人带电搭接旁路柔性电缆作业项目在厦门完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