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AI创作机器人撞上法律挑战:版权方接连出手控告侵权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4  来源:ZGJQR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555
核心提示:
财联社1月20日讯(编辑史正丞)随着近期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大火,软件开发公司OpenAI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已经飙升至接近300亿美元。然而这类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应用正面临一个终于到来的劫数:这些机器人的模型通常是拿现有的作品(图像、文字、代码)进行程序化的修改,现在版权方找上门了。     综合媒体报道,包括盖帝图像(Getty Images)和多名摄像师、艺术家已经将一系列图像生成类AI开发商告上法庭,指控他们蓄意抄袭和未经授权使用数百万张受版权保护的图片。     以OpenAI旗下的图像机器人DALL·E为例,用户可以对机器人说“给蒙娜丽莎(002918)弄一个莫西干头”,然后软件便会在数秒内生成一张符合要求的图像。
微信图片_20230120180838
(DALL·E功能演示,来源:OpenAI)     如果说蒙娜丽莎属于辨识度比较高的作品,那么在这类软件中还有大量从互联网上搬运的图片,例如“给猴子P上电脑和帽子”的示例中,猴子、电脑和帽子的照片很显然都是AI机器人识别并自动找来的素材。除了DALL·E外,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也是目前比较出挑的产品。     虽然梵高、达芬奇本人不太可能亲自找这些软件公司讨要说法,但众多依然在世的艺术家、摄影师和版权方肯定咽不下这口气,而“深度学习AI”的版权问题也迫切需要明确的法律解释。     AI机器人面临多项法律挑战     盖帝图像在伦敦皇家司法院起诉Stable Diffusion开发商的案件中指控称,这家初创公司通过侵犯版权谋取商业利益。     多名艺术家也在上周向旧金山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一系列AI图像开发商“侵犯数百万艺术家的权利”。     事实上这些商业AI机器人的确也向用户收取费用,例如Midjourney在免费试用期结束后向用户收取10美元/月的订阅费,而企业用户的月费最高可达600美元;OpenAI同样也向用户提供每月免费额度,用完后也需要付费。     对于公司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型遭到法律挑战,Stability AI发表声明称,任何认为(AI)不是合理运用的人,既不了解科技,也误解了法律。Midjourney首席执行官David Holz去年底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公司的制图服务就像是“某种程度上的搜索引擎”,同时AI做的事情和真人并没有区别。     Holz表示:“人类能否通过学习别人的画作,然后创作类似的画?很显然这是允许的,否则整个职业艺术产业都将毁于一旦。某种程度上AI的学习模式和人类一样,如果最后产出的图像不一致,其实就没有问题。”     然而版权问题并不是AI软件产业面临的唯一问题,这些可以生成图像、文字、编程代码的机器人甚至可能产生更深层次的法律担忧,例如早些时候引发剧烈争议的“换脸”AI。同时英国脱欧和2016年美国大选也充分展现出,这些AI工具可以定向地大量生成内容,迟早会被用来传播谣言和制造社会撕裂。     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Wael Abd-Almageed解读称,一旦我们失去了分辨真实和虚假的能力,那么所有东西突然之间都会变成假的,因为人们会失去对所有事物的信心。     华盛顿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Chirag Shah也表示,一旦这些AI生成的虚假图片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辟谣也会变得很困难,因为难以反向找到信息来源和特定的工具。如果人们对这些工具足够熟悉,或许还能猜出一些照片是AI合成的,但眼下并没有科学或简单的方法来进行分辨。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AI创作机器人撞上法律挑战:版权方接连出手控告侵权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