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深圳机器人出海“抢”订单不断提速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04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911
核心提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海外市场正在成为中国机器人企业的重要拓展方向。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出口订单占比首次突破25%。  近日,在深圳市机器人协会2023会员大会暨福田机器人产业招商推介大会上,多家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开拓海外市场将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  稳步扩产、扬帆出海,一批机器人企业已在寻觅新的增长点。随着海外劳动人口减少和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在智能制造和智能仓储的需求提升;在国内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难以与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rdquo
微信截图_20230303090510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海外市场正在成为中国机器人企业的重要拓展方向。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出口订单占比首次突破25%。     近日,在深圳市机器人协会2023会员大会暨福田机器人产业招商推介大会上,多家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开拓海外市场将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     稳步扩产、扬帆出海,一批机器人企业已在寻觅新的增长点。随着海外劳动人口减少和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在智能制造和智能仓储的需求提升;在国内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难以与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抗衡的大背景下,出口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就成为国内机器人企业弯道超车之道。     不过,正如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海外市场负责人佘思迪所说,国产机器人出海还处于早期阶段,国外的相关政策、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应用场景都是需要考量的综合成本。     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并非易事。他建议,机器人出海要聚焦细分赛道,找准自身定位,这样可能会事半功倍。     海外展览成出海重要渠道     近期,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引导深圳市重点行业抱团拓展海外市场,深圳市商务局发布2023年境外展览重点支持项目计划。日本国际物流展Logis-TechTokyo、美国芝加哥国际物流及自动化展MODEX、德国斯图加特国际物流展LogiMat三个境外展会项目均入选市商务局重点支持项目。     据深圳市商务局现行政策显示,市级财政按对参展企业的展位实际支出费用给予支持,各区按照市级支出的50%给予配套支持。每个境外展览重点支持项目组展单位申报资金的资助上限不超过200万元。每个境外展览重点参展企业参加一次展会获资金资助上限不超过50万元,合计不超过200万元;不纳入单个境外展览重点支持项目资金资助上限不超过200万元的统筹中。     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一批机器人企业正摩拳擦掌,谋划出海版图。海外展览作为企业对接海外市场,了解海外需求的重要渠道,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深受国内企业重视。据南京斯图加特联合展览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部门总监白雨燕介绍,今年4月份举行的德国斯图加特国际物流展LogiMat,截止到目前已有超过50多家企业报名参加。     “去年就能明显感受机器人企业出海意愿十分强烈。”白雨燕表示。     其中,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激光雷达头部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和AGV(自动引导车)等领域,今年也报名了此次展览。镭神智能CEO胡小波告诉记者,公司激光雷达远销日韩、欧美等地区,今年海外参展,是为了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     “耗费一年时间抉择”     白雨燕提到,企业下定决心出海,平均要耗费一年的时间抉择,其中包括前期渠道调研,考量在海外设立办事处的可行性,像大型工业设备类企业,不光是员工需要前往海外,相关设备也要运送到海外。     具体来说,影响因素包括机器人国外标准、行业准入限制,都是需要时间判断和了解。例如,近期德国工程师协会移动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制定了AGV新指南,相关中国出海企业敏锐察觉到相关信息,并及时调整系统配置,符合当地用户的通用标准,方便后续出口和争取订单。     白雨燕谈到,机器人企业受到海外市场认可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例如极智嘉,在参加展览4年后,已经德国AGV市场站稳脚跟。     GGII数据显示,极智嘉是去年中国移动机器人海外订单量最多的企业。极智嘉自2017年开始出海,主要产品为物流机器人,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70%,在海外有着数百人的交付团队。     如何避免“水土不服”,尽快适应海外市场,成为摆在机器人企业面前首道难题。对此,佘思迪表示,海外市场文化、使用习惯不同,对于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在国内多次验证方案可行后,才可尝试推广到海外。     佘思迪谈到,2021年底公司决定出口机器人,主要市场集中在北美、日韩等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服务机器人能有效解决当地劳动力短缺问题,充当配送、清洁等角色,起到“机器换人”的作用。     “企业从出海到实现可观的营收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作为布展商也能理解企业出海的‘犹豫’,会给企业充足的考虑时间。”白雨燕表示。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深圳机器人出海“抢”订单不断提速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