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算力普惠化人工智能带动河南产业变革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1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  作者:小球球  浏览次数:924
核心提示:田地里,智能技术协助农户监测病虫害程度,将识别结果与施药机械结合,开展精准防治;变电站内,巡检机器人恪尽职守,运维人员坐在控制室即可将设备运行情况尽收眼底……当前,智能场景正在河南多个行业领域中实现。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处于爆发式创新前夜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从“可用”迈向“能用”“好用”。河南通过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探索算力普惠化,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人工智能迸发智慧动能  在位于许
微信截图_20230221092545   田地里,智能技术协助农户监测病虫害程度,将识别结果与施药机械结合,开展精准防治;变电站内,巡检机器人恪尽职守,运维人员坐在控制室即可将设备运行情况尽收眼底……当前,智能场景正在河南多个行业领域中实现。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处于爆发式创新前夜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从“可用”迈向“能用”“好用”。河南通过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探索算力普惠化,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人工智能迸发智慧动能     在位于许昌的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33岁的女工温艳丽正在对该公司生产的服务器电路板进行内存条组装。     不同服务器内存条数量不同,插拔位置也有特定要求。过去,服务器组装完后需要用强光手电筒照射检查,之后交由下一工位同事协助检查,最终由质检员检查第三遍,一旦出错就需从头返工。现在,工业相机对生产线上的服务器进行拍摄检测,服务器组装完成后只需按下拍照按钮等待检测结果。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质检,生产线可一键完成安装位置、元器件数量与质量检查、校验数据记录等过程,无须三检,质检效率提升3倍,检测精度也由90%提高到99.9%。”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专家程明超说,针对不同产品的弹性需求,云边协同方案还可实现云端训练模型快速下发。     依托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类似的智能场景已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实现。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乔红波介绍,该校已完成农作物检测系统的基础模型训练,并部署到生产工控机上,可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监测,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更能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022年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平均算力使用率超过90%,峰值用户数超过300。”许昌市市投数字经济产业集团总经理、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CEO穆勤学介绍,得益于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正加速拥抱人工智能,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心现已注册伙伴超过600家。     算力服务助力产业变革     “不同于传统算力,人工智能算力为支撑模型的开发、训练和推理,对并行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专门的芯片和框架。企业如果自建,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难以实现24小时高频率利用。”郑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郭毅博说。     作为河南首家、全国继深圳和武汉后第三家建成并投用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中原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大算力基础设施,也是中国算力网的重要节点之一。其算力平台基于昇腾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总规划人工智能算力300P,一期建设投用算力100P,相当于每秒十亿亿次的计算速度。     “一个用户使用完毕后释放算力空间供其他用户使用,让算力像水和电一样随用随取。”穆勤学说,以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为基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涵盖基建基础设施(机房基建)、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完整系统,可应用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训练和推理等。     不只是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通过搭建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逐步实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打通,正在形成区域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汇聚。     据介绍,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许昌学院等5家高校签约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协助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去年8月,中心还与北京奇观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布“DSAI人工智能实训平台”,并向河南农业大学、许昌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河南多所高校开放。     持续创造经济新增长点     今年以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上线两个月注册用户破亿,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瞩目,人工智能相关概念股热度持续上升。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从“可用”迈向“能用”“好用”的阶段,正在拉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序幕。     昇腾智造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从算法到产品落地需跨越模型获取、数据准备、训练、准确度验证、应用开发、业务流程监控、适配开发等多重鸿沟,受制于计算能效、产业生态、人才资源等因素,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渗透率约在7%左右。     未知亦是蓝海,前沿科技孕育朝阳产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近一倍,规模连续六年稳居全国前十。数字经济增速14.6%,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29.6%。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等创新发展的前沿和焦点,在《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多个文件中被多次提及。河南计划,到202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计算中心集群和超算应用高地。支持郑州、洛阳、许昌、濮阳建设智能计算中心,提升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算力,拓展其在精准医学、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特色应用。     河南是中部经济大省。人工智能技术在带动河南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同时,也必将创造出新的需求和增长点。受访业内人士建议,发展人工智能,既要立足当前,通过建设智能计算中心集群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算力普惠,解决当下近中期关键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育,构筑原创技术路线和标准体系。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算力普惠化人工智能带动河南产业变革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