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食品 » 正文

4人误食毒蘑菇致中毒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6  来源:鄞州新闻网  浏览次数:584
核心提示:
      眼下雨水充沛,是菌类生长期。每年,我区都有市民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情况发生。昨天,宁波市州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切勿随意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避免发生中毒。   付先生是贵州人,现住横溪镇。春节回宁波之前,家人特意让他把自己采摘制作的野生蘑菇干带回宁波,既可以解馋,也可以缓解思乡之情。“在老家,家家都在山上采摘野蘑菇,并洗净晒干,用来做菜,味道确实不错。”   近日,付先生想着让家人尝鲜,把从老家带来的野蘑菇干洗了洗,和猪肉煮在一起。开餐后十分钟,付先生突然出现了腹痛、呕吐的情况。付先生本以为是当天中午吃的东西不干净,就没放在心上。不料,在一个小时内,妻子、女儿、儿子相继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我一看情况不对,赶紧联系亲戚送我们到明州医院就诊。当时,一家人肚子疼到站都站不稳了。”付先生告诉记者。   明州医院的急诊医生接诊后,仔细询问了病情及发病经过,高度怀疑付先生一家是误食毒蘑菇,导致食源性中毒。经过洗胃、导泻及对症治疗,付先生一家现在已经出院。出院前,医生叮嘱付先生一家,如有不适,要立即就医。   明州医院在救治病人的同时,向区疾控中心进行了报告。区疾控中心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赶赴医院、患者家中进行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可疑食物,认为此次事件为误食毒蘑菇引起的急性中毒。   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作为一种天然食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市民区分不清食用蘑菇和毒蘑菇,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此次事件中,付先生一家所食用的蘑菇即为其家人自行采摘制作的野生蘑菇干。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早治疗,临床治疗为对症支持治疗及脏器支持治疗。常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有4种,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毒蘑菇种类不同,其所含有的毒素成分也不一样,所引起的中毒症状非常复杂。“付先生一家中毒以胃肠炎症状为主,及时就医后得到了缓解。可是,广大市民千万不要有‘胃肠炎型蘑菇中毒不会致命’的错误想法,一些鹅膏菌等剧毒蘑菇所含的毒素最初也能引起胃肠炎型症状,后期才会出现致命的中毒症状,如急性肝损害、肾衰竭等。”   区疾控中心提醒,如果市民误食毒蘑菇,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急救,即使症状缓解,也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免错失抢救时机。此外,凡食用过同样蘑菇的市民,无论是否发病都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方便进一步查明中毒原因。“中毒者要立刻进行催吐(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每次5毫升至10毫升,然后用手指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4人误食毒蘑菇致中毒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