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宁夏渔业科技创新助养殖户增收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273
核心提示: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农业部门新近完成的调研显示,借助黄河之利和科技创新,宁夏淡水渔业已经解决了当地人“吃鱼难”的难题,城乡居民不仅吃上物美价廉的水产品,当地养殖的多种鱼类还走进了新疆、西藏等地的市场。尤为可喜的是,渔业养殖户可支配收入已连续多年高出种植农民1000元以上。   据介绍,目前,自治区人均水产品占有量27.7公斤,是西北五省平均值的5.12倍;产地水产品药残抽检连续七年合格率100%,成为西北地区商品鱼生产的重要基地。特别是以设施温棚和池塘循环水工程化养殖为代表的设施渔业发展迅速,促进渔业实现从“地下”转到“地上”的重大突破。   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立行政、科技、企业紧密连接的产业服务机制,形成推进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从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等顶层设计、重大科技示范项目的具体执行、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的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各类重大项目及资金的监督管理等所有环节,确保产业走对路、快走路。   技术引进与集成创新成绩突出。引进并集成创新了物联网智能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受控式集装箱养殖、设施温棚养殖、生态净化塘、人工潜流湿地养殖等一大批先进技术,设施渔业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创建了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现代水产种业体系,累计为市县级水产良种苗种繁育场点更新换代水产良种亲本2万组,良种繁育这个始终制约着当地渔业发展的瓶颈一举突破;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0多项,黄河鲶人工繁育技术全国领先。   龙头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累计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4家,全国现代渔业技术综合示范点1个,建设集物联网智能养殖、渔业水体环境监控、水产品质量可追溯、鱼病远程诊断、市场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渔业”养殖场点300多家,推广新模式、新技术,提高综合效益和全区渔业养殖管理水平、渔业预警和事故防范能力。   科技合作创新深入推进。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宁夏大学、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等6个科研院所、高校、政府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和协同创新,共同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宁夏渔业科技创新助养殖户增收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