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展会资讯 » 正文

黑洞照片背后:科学家拍2个黑洞 仅“洗”出一张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1  作者:zhangdi  浏览次数:48
核心提示:
(原标题:其实,科学家们给两个黑洞拍了照片,但只有一张“洗”出来了)

4月10日晚间,全球多地联合发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照片的主角远在5000多万光年之外,位于遥远的M87星系的中央,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

其实,在2017年4月,“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EHT)中的8台望远镜选定的观测目标有两个,另一个和地球的关系更近,正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心黑洞。那么,为什么这次反而没有看到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呢?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长袁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给银河系中心黑洞“洗照片”存在更多技术上的困难。正因地球在银盘里面,观测中心黑洞需要透过许多恒星、尘埃和气体,造成较强的散射效应,成像更难。

参与EHT项目理论组工作的袁峰表示,现实拍到的黑洞照片和理论计算的几乎完全一致,这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又一次胜利。也正因如此,黑洞照片和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形象相当接近,都是中间一个暗影,外面有一圈发亮的光环。毕竟,《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可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黑洞的本体藏匿在阴影中,发光的部分则是黑洞周围吸积的气体。

黑洞照片背后:科学家拍2个黑洞 仅“洗”出一张

M87黑洞和《星际穿越》黑洞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有一个薄吸积盘,而M87黑洞的吸积盘较厚。

那么,黑洞周围的光环究竟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光呢?具体来讲,这次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收集到了湍急的吸积气体辐射出的波长为1.3毫米的光。

这种光比我们熟悉的可见光波长要长,其实并不存在颜色的区分,科学家们只能感应到信号的强弱,照片中的红色是后期处理的效果,而《星际穿越》选择了亮黄色。

黑洞照片背后:科学家拍2个黑洞 仅“洗”出一张

《星际穿越》中的黑洞选择用亮黄色进行呈现

为什么选择这个波段?这里面讲究很大。一方面,黑洞吸积气体在这个波段的辐射比较强。另一方面,这个波段在射电波中算是波长比较短的。

照片的分辨率与两个主要因素相关。观测的波长越短,望远镜的口径越大,照片就越清晰。这次,科学家们运用甚长基线干涉技术(VLBI)将8台望远镜组成了一台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巨大望远镜网络。那么,为什么不使用波长更短的红外线、甚至可见光呢?袁峰解释道,在这些波段,干涉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无法实现给黑洞拍照的目的。可以说,1.3毫米的波长正处在一个技术的平衡点上。

从源头上来讲,这些光是由黑洞吸积盘上的同步辐射产生的。气体到了吸积盘附近,温度变得非常高,粒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相对论性速度。在吸积盘产生的磁场里,相对论性粒子运动就会发出同步辐射。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黑洞照片背后:科学家拍2个黑洞 仅“洗”出一张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