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免费,内购花钱不少
看着别人抓到不少精灵,可要是自己动手抓,花费却不少。身处澳大利亚的杨同学向记者透露了自己近一个月的游戏“经验”:“想要抓精灵首先玩家需要有精灵球,假如精灵球不够了,就要出门在大街上找到补给站去取,但补给站每三十分钟才能领一次道具,所以‘土豪’一点的玩家就直接通过金币买,根本不用费劲地去找补给站。”
记者注意到,这款游戏可以通过“应用内购买”的方式来充值虚拟货币,而根据苹果App Store上的价格来看,充值100金币需要0.99美元,1200金币则需要9.99美元,而要充值99美元则一下可以购买到14500个金币。而这些金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购买游戏所用的道具。譬如精灵球20个就需要100个金币,相当于每购买一个精灵球需要0.3元人民币;其他道具看,如果玩家不想外出走路,购买一个能吸引附近精灵的“熏香”要80金币,而如果想要快速升级自己的精灵,购买一个能在30分钟内提供双倍经验值的“幸运蛋”也同样需要80金币,合近5元人民币。这些虚拟商品成为游戏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种“游戏内购买”的收入到底有多高?据《洛杉矶时报》估计,玩家们在Pokémon Go中进行道具购买的行为,可以让游戏厂商每天得到大约160万美元的收益。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lice最近的统计,7月10日当天,Pokémon Go的游戏内消费占到了整个美国收集游戏内消费总额的47%,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获得巨大的收益,该如何分配?首先,在iOS平台上,苹果按照App Store的收入分成比例直接拿去所有收入的30%,而从Android 平台下载的游戏中内购,Google Play Store也会抽走所有收入的30%。剩下的收入里,游戏开发商Niantic、品牌管理者Pokémon Company、游戏开发的投资者Google和任天堂将根据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商家
借游戏吸引客流
随着游戏的风靡,一些嗅觉灵敏的商家也为此做出准备,开办主题活动,希望利用这款游戏的火热来吸引客流。
在香港,apm商场看中Pokémon Go在店内开展了精灵宝可梦主题活动,不仅增派服务人员手把手教顾客操作游戏,还为游戏玩家提供免费WiFi蹭网,甚至花钱购买了游戏内的特殊道具“熏香”,以期吸引玩家进入到商场内,增加人气和客流量。
一些餐厅也不闲着。在新西兰奥克兰,一家中餐馆为游戏玩家提供晚餐折扣。玩家只要出示自己抓到的皮卡丘,就可以享受消费满150纽币就能得到20纽币的折扣。活动推出后,一天内就有三名玩家享受到了优惠。
除了商家的促销招数,也有餐厅选择了跟游戏官方厂商合作。在精灵宝可梦的故乡日本,顾客到麦当劳购买儿童套餐就会有宝可梦玩具附送。此举一经推出,麦当劳日本的股价便创下了2001年以来最大涨幅。据传在未来,日本国内的3000多家麦当劳餐厅将在游戏中设置为小精灵道馆,玩家能够在麦当劳餐厅的道馆里“训练”自己的宠物,还可以“挑战”不同阵营玩家的宠物,这一举动想必会吸引更多玩家光顾。
■模仿者
跟风山寨还登上排行榜首
随着Pokémon Go爆火,内地一些开发者也借着人们的关注,开发出类似主题的手机游戏,迅速填补了Pokémon Go缺席带来的市场空白。譬如《城市精灵:GO》早在游戏发布之前的3月24日就已经抢先发布,七月初Pokémon Go发布后,该款游戏在中国区App Store迅速蹿红,一度登陆免费应用排行榜首。由于用户爆满引起的服务器崩溃,该游戏厂商在7月20日对游戏进行了版本更新,修复漏洞。
借着Pokémon Go的话题热潮,一些厂商也开始挖掘本土IP,开发新款手机游戏。近日,国产厂商蓝港互动就对外宣布,《捉妖记GO》(暂定名)正式立项。据报道,该游戏与Pokémon Go非常相似,均是基于LBS和AR技术的宠物养成和对战游戏,至于到底属不属于模仿抄袭,得看游戏上线后与Pokémon Go的对比了。
■代玩生意
懒癌的福音
就在内地的玩家翘首以盼的同时,一些Pokémon Go玩家却抵挡不住“懒癌”发作,多日外出抓精灵的生活让他们直呼“累坏了”。另外,由于游戏并不限制一个账号在多台设备上同时登录,因此一些商家就瞄准这样的商机。譬如英国一家公司就针对玩家推出了代玩服务,每次时长为两小时,玩家可以要求公司捕捉精灵,也可以让其代为升级。至于收费方面,这家公司计划是每溜达一小时就收取15镑(约134人民币),至于捕捉和培养小精灵的收费,则还没有明确。